前言(1)
■
一、申论很重要(2)
二、申论为何物(3)
(一)误区一:申论就是写作文(3)
(二)误区二:背模板可以搞定申论考试(5)
(三)误区三:申论是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6)
三、申论的五大题型(6)
四、决定申论成绩高低的四大因素(7)
(一)理论政策水平(7)
(二)热点知识储备(9)
(三)思想表达能力(9)
(四)材料处理能力(10)
■
一、材料的来源(12)
(一)来源于网络(12)
(二)来源于报刊(13)
(三)来源于官方文献(13)
二、材料的特点(13)
(一)公共性(13)
(二)消极性(14)
(三)非敏感性(14)
三、材料的作用(14)
(一)体现主题(14)
(二)反映问题(15)
(三)包含原因(15)
(四)潜含影响(15)
(五)蕴藏对策(16)
四、材料的逻辑结构(17)
(一)材料的总体逻辑结构(17)
(二)不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18)
■
一、两大原则(24)
(一)立足材料(24)
(二)政府角度(27)
二、四步定律(29)
(一)仔细审题(29)
(二)书写答案(31)
■
一、如何提炼要点(34)
(一)要点的类型(34)
(二)要点的标志性词汇(36)
(三)提炼要点方法(37)
二、如何加工要点(39)
(一)加工要点的思维方式(39)
(二)加工要点的方法(41)
■
一、归纳概括题的特征(44)
二、归纳概括题的分类(45)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45)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46)
(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46)
三、四步定律的应用(47)
(一)怎么提炼(47)
(二)怎么加工(49)
(三)怎么写答案(49)
四、作答要求和核心理念(49)
五、真题演练(50)
(一)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50)
(二)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57)
■
一、综合分析题的特征(68)
(一)引申分析、深度挖掘(68)
(二)答案来自材料(69)
二、综合分析题的分类(69)
(一)启示型分析题(69)
(二)阐释型分析题(70)
(三)评论型分析题(70)
(四)判断型分析题(70)
(五)其它型分析题(71)
三、四步定律的应用(72)
(一)第一步:题型判断(72)
(二)第二步:审清对象(72)
(三)第三步:提炼要点(72)
(四)第四步:加工要点(74)
四、作答综合分析题的四种分析法(74)
(一)矛盾分析法(74)
(二)供需分析法(75)
(三)利益分析法(75)
(四)因果分析法(76)
五、四种主要题型的作答方法(77)
(一)启示型分析题(77)
(二)阐释型分析题(79)
(三)评论型分析题(84)
(四)判断型分析题(87)
六、真题演练(88)
(一)2009年山东申论第二题(88)
(二)2009年江苏申论第三题(90)
■
一、提出对策题的要求(98)
(一)基本要求(98)
(二)特殊要求(100)
二、四步定律的应用(101)
(一)审清题目要求(101)
(二)提炼对策题要点(102)
(三)加工对策(102)
三、对策的其他形式——对策有效性分析(103)
四、真题演练(104)
(一)2010年江西申论第三题(104)
(二)2009年天津市、陕西省、湖北省申论第三题(106)
■
一、应用文题的特征(114)
二、应用文题的分类(114)
(一)公文类试题(115)
(二)事务文书类试题(115)
三、应用文题的要求(115)
(一)作答要求(115)
(二)格式要求(115)
(三)内容要求(116)
(四)语言要求(116)
四、应用文题常见类型的写法(117)
(一)报告(117)
(二)意见(119)
(三)讲话稿(120)
(四)方案计划(124)
(五)答复(127)
五、真题演练(128)
(一)2010年国考市级申论第三题(129)
(二)2008年内蒙古申论第一题(131)
■
一、申论文章论述题(140)
(一)定义(140)
(二)题型分类(141)
二、把握申论文章的要求(142)
(一)申论文章的基本要求(142)
(二)申论文章的具体要求(144)
三、审题(146)
(一)从给定标题、主题、提示语句看写作范围(146)
(二)注意细节(146)
四、论点(147)
(一)论点的基本要求(147)
(二)总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147)
(三)获取文章论点的方法(148)
(四)提出分论点的常用角度(149)
五、论证(150)
(一)理证法(150)
(二)引证法(150)
(三)例证法(152)
(四)归谬法(153)
(五)喻证法(153)
(六)类比法(154)
六、拟题——让文眼亮起来(154)
(一)标题的命题要求(154)
(二)申论标题的基本要求(155)
(三)经典标题示例(155)
七、开头——凤头出彩(156)
(一)申论文章开头的写法(156)
(二)申论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157)
八、分论点——充实深刻(157)
(一)方法一(157)
(二)方法二(159)
九、结尾——豹尾余响,回味再三(159)
(一)文章结尾写作的几种模式(160)
(二)申论文章结尾的一种经典写法(162)
■
一、申论文章评分细则(166)
(一)常见的扣分、加分因素(166)
(二)申论文章答卷的具体评分标准(166)
二、真题演练(167)
(一)2010年山东、天津申论第四题(167)
(二)2010年湖北申论第四题(177)
■
一、解析2010国考省级试题(192)
(一)材料分析(198)
(二)解答思路(200)
(三)参考答案(203)
二、解析2010国考市级试题(205)
(一)材料分析(211)
(二)解答思路(213)
(三)参考答案(216)
三、解析2010省考试题(218)
(一)材料分析(225)
(二)解答思路(226)
(三)参考答案(228)
■
一、如何去“看”(232)
二、如何去“念”(235)
三、如何去“练”(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