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张晓风的《种种有情》,竟让我不由得想起暑期的景德镇之游.一团普通的泥巴,经巧匠的手,变成了一只只玲珑的碗碟,一只只五彩的花瓶饰品.你看,一只普普通通的除夕饺,一片偶然吹进窗来的落叶,一个偶然听得的童年故事,一个巧然瞥见的笑容,竟让作者品出这许多的情来,真是巧夺天工,妙笔成文.
如果说,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素材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的话,那么作者那独到的品味生命的灵性与触觉则如手持彩笔的工匠,每一句话语,每一处解读,都是用心绘制的彩线,情到深处,便成了令人百看不厌的画卷,百读不厌的美文.
你看,这透明饱满的除夕饺,哪是“冒气的元宝”,折叠者留下的指纹分明是“古陶器上的雕痕”,分明是“美丽的手泽”啊!
你再瞧,一片落叶揉碎了,释放的芳香却“在我的两掌复活”,“我张开微绿的指尖,竟恍惚自觉是一棵初生的树,并且刚抽出两片新芽,碧绿而而芬芳温暖而多血,镂饰着奇异的脉络和纹路,一叶在左,一叶在右.我是庄严地合着掌的一截新芽.”
“我”怀念那条乡下无名的小路,怀念那只在满地绿阴里编织出来的织满蝉声的吊篮;在世人对当今的抱怨声中,“我”留恋那个偶然听得的四十年前的故事,并且善良地希望自己是那个掉钱的人,愿意拿自己的“失落”,带给一个男孩四十年难忘的回忆,留下一段传奇的故事.“我”是善良的,只有善良的“我”才能分享那个陌路的未曾成形的喜悦.
我顿然明白了:善良的心给予作者细腻的触觉,细腻的触觉让作者体味到“种种有情”,才凝成了这“种种有情”的文字啊!
读后感:
这篇《高处何所有》是张晓风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有一个副标题“赠给毕业同学”,可见是为那些在攀登学问这座大山的学子们写的。可是,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却远远超过了做学问本身,那是一种人生的哲理,是在比较了多种人生境界后对某种至高境界的由衷赞许,是对那种看似平易却难以抵达的真英雄境界的诠释与破译。
散文作者没有用太多语言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她借助一个故事来说明问题。奇怪的是,这个看来似曾相识的故事并没有曲折离奇的地方,却在平淡从容中缓缓透出一种无法回避的魅力。那是真实的魅力,是带着悲剧色彩的人生真谛的魅力。
与过去读过的三兄弟探宝,付出愈多收获愈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叙述模式相比,张晓风的故事要严酷得多也煞风景得多。第三个年轻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并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也没有看到无限风光。他看到的,只是“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他感到的,只是孤独和渺小。是的,这才是人生的真实,这才是人们到达某种人生境界后必然的感受。也许这种感受带着浓重的悲剧意味,从来也没有到达或接近这一境界的人意识不到这种孤独和渺小,但并不等于孤独和渺小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识不到的悲哀是更加深重的悲哀 。所以,明知前路的艰险,明知顶峰的荒凉,明知个体的渺小,他仍然奋力前行,为的是探究真理,寻找梦想,这,才是真英雄。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张晓风在散文的最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是这个观点的真实和冷峻震撼了我们,也吸引了我们。
做个真英雄吧,纵然高处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