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球厅的经济学原理

2025-02-25 04:33: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提到经济学,我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总是联想到和“钱”money有关~~~~

因为从事过教育培训、企业培训及金融行业的缘故,朋友请我给学生们上一堂经济学课,但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觉得经济学太枯燥了,我平时的工作是运用金融工具,协助每个家庭做好资产配置及守护传承,怎么会上经济学呢?觉得朋友所托非人呀,但在朋友再三的邀请下,我开始备课。
经济学研究啥?
备课时,我听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课》,顿时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原来经济学不仅仅说的是钱,它研究的是陌生人之间互动规律的学问,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研究人类生存活下去,如何可以活的更好的问题。

01、经济学的普及教育真的非常重要吗?
薛老师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提到,在现代的社会,任何一个文明的人都该学2门学科,一科物理学,一科经济学,由于物理学太成功了,而忽视了经济学给文明更重要的教训。
(小时候没好好学习物理,没觉得物理学有多成功,但现在回想一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物理都有关系,例如:拍照的角度,开车倒库镜子的角度,桌球是靠光的折射原理等,OMG太多了,可见物理真的很重要)
经济学研究的是有人的社会里面的运行规律,我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规律。
运行规律用物理学解释,就是我们都是一个物体,我们也要遵循惯性定律,牛顿定律等等,但人跟其他的生物,其他的动物有一个巨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思考,人会学习,人会积累知识,人在思考后能形成对策,人能够迂回的进行思考,这就是人与其他生物动物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看的角度要比物理学的更客观,精准。
经济学让我们明白,每当我们看这个有人社会的时候,你永远要记住,别人是有对策的,别人是有反应的。
我想这样的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会盲从被骗。

所以,经济学的普及教育很重要,它会让我们变聪明。“也许经济学不会改变世界,但一定会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薛兆丰。
02、一堆马粪,看不一样的经济学
为了让上课有趣,我找了很多资料,最有趣的我觉得是这堆“马粪案”。

“马粪案”故事背景:
这个案子发生在美国1869年4月6日。
原告A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们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拿不动,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运。但他们并没有在这18堆马粪上做任何标记。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B看见了这些马粪,就问附近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人要把马粪运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马粪没有标记,也没有主人,就把马粪运回自己家,撒到自己的田里了。到了这天中午,两位帮工带着车过来,发现马粪没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B拿走了。双方发生争执,最后闹到法庭上。
你是法官,怎么判?
在北大有个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法律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它说的是我们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法律的现象,看人类的各种规范,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怎么演变的,它内在有什么规律,它有什么共同的内在本质。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要判给被告B,理由是马粪并没有做标记,没有说属于谁的,而且还放在路上无人认领,把马粪拿回家没错。
在法学家看来,这个世界本来就有一种天然的概念叫公正。他们觉得这个公正的概念是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的,是天然的,固有的,本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经济学的思维刚好相反,它认为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公正这件事情,只有生存,只有效率,你的规则能否使人类社会存活下来,并且能脱颖而出,如果可行的话,这些规则就会被积攒下来,成为我们认为的公正。
回到“马粪案”,法官最后把马粪判给了原告A。
原因很简单,假设两个国家,一个国家把马粪判给原告A,他是收集马粪的人,另一个国家把马粪判给被告B,他是把堆积好的马粪拿走的人。这两个国家,过50年,100年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经济学就是让我们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判给谁其实都可以,但从长远的社会是否会越来越好的角度看,似乎判给原告A更合理。
原告A就是把马粪堆积起来的人,相当于他是一个在创造财富的人,把马粪判给他,这样的结果,在人们心里会有一种预期:
“凡是经过人类劳动的成果,都是财富;凡是财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财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要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到就拿走。”当人们有了这样的共识,再将这一共识变成传统,那么人们就不用花很大的工夫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也会更积极地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
如果把马粪判给被告B,人们就会有另一种预期:
“只要是没人看管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结果顺手牵羊的行为就会大增,有产者花在看管财富上的时间精力就会变大,大到足以抵消财富本身的价值。这样人们不仅会丧失创造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即便创造和积累了财富,其价值也会被保护财富所产生的成本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