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屯田开发有哪些战略意义?

2025-04-06 12:08: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作为“安边”的重大战略举措,历代王朝在边疆地区的屯田开发对于中国边疆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对于保证中央政府在边疆建立政治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

经过历朝历代的屯垦开发,中国辽阔的边疆民族地区有许多地方变成了良田熟土,成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基地。而农业经济向边疆的推进,无疑有利于解决边疆驻军和官吏的供给,尤其是有利于中央政府维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管辖,对保证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防的巩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随着屯田的开展,边疆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军用储备粮马不断增长,使历代王朝能够在解决边防官兵生计的前提下提高综合防卫能力,维持在边疆的军事存在,从而使边疆成为中原可靠的战略屏障,这对防卫边疆和抗击游牧民族的南下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正如赵充国所言:“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此外,因为屯田地点集中于边塞要害、战略要地以及交通要冲,屯田者又集兵民于一体,可以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耕作以时,训练有法,遇敌则战,寇去则耕”,从而可以不依赖后方的供应,随时随地投入作战,这样融经济效益和军事价值于一体,使各边镇逐步成为军事和经济相结合的重要基地,也是边疆军事部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各屯田基地作为一个个楔子深入边疆地区,遂成为开拓边疆的一个个核心,如唐朝时,官府组织下,龟兹附近“数十里悉为良田”,各边镇逐渐成为军事和经济结合的重要基地。康熙时,在瑷珲附近的黑龙江东岸实行屯田,就地解决军粮问题,屯田地区发展为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从而保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所以曹操更将汉武帝之收西域归功于在西域的屯田事业,概括为“孝武以屯田定西域”,对汉代屯田的国防价值作了充分肯定。而南宋的陈傅良在反思宋朝“斥地与敌、守内虚外”国防政策时,特别盛赞汉唐之屯田,认为这是“天下有道,守在四夷”的“善守”之举。可见,对边疆地区的屯田开发,实际上是反映了古人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治边思路。

第三,以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兵农结合为主要特点的边疆屯田工作,不仅保证了边疆的安全,而且动员了边疆地区各方面的力量参加到边疆经济建设中来,有力地开发了边疆地区,这对巩固边防和保持边疆的持久安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汉代的屯田之地从河套以东开始,有河套平原、湟水流域、河西及西域的轮台、鄯善、渠犁、车师,最西到达乌孙所在的锡尔河上游地区。“以各种形式参与屯田的人数,或者说是在边疆地区从事过开垦荒地,进行过农业生产的人,约计不下数百万。这数百万人的身份和参加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因而他们既是建设边疆的劳动生产者,同时也是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传播者。”再如,明代政府在边疆各地普遍实行屯田,以云南一省为例,军屯、民屯、商屯遍及全省,屯垦面积约在150万亩以上,占当时登记在册的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伴随着屯垦的开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先进的文化传到了边疆民族地区,水利设施的得以兴修,交通道路有了发展,这就自然大大地加快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步伐。

总之,屯田开发为保持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统一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因而也就成为历代边疆建设的重要方略,这对保卫边疆、安定边疆、建设边疆都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