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泡;
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
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iknow-pic.cdn.bcebos.com/4bed2e738bd4b31c96de53dc88d6277f9f2ff8f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4bed2e738bd4b31c96de53dc88d6277f9f2ff8f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bed2e738bd4b31c96de53dc88d6277f9f2ff8f3"/>
普洱茶冲泡需先冲一次热水,称为“洗茶”。“洗茶”概念出现于明代,《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
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量都能占可溶物总量的50%以上,普通茶叶第二次冲泡一般为30%左右,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后,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后,95%以上都已浸出。其他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
茶类不同耐泡程度不一,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非常细嫩的高级茶并不耐泡,一般冲泡2次也就没什么茶味了。普通红绿茶常可冲泡3-4次。加工越细碎的,越容易使茶汁冲泡出来,越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越慢。
茶叶的耐泡程度与茶叶嫩度固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加工后茶叶的完整性。下面是关于影响茶叶是否耐泡的4个关键因素:
1
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通常都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
毛茶制作过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
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即: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③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
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但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比如,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比台地茶占有优势。
来源:网络梳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编辑:大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