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适合去做科研?

2025-02-22 11:19: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一心想挣大钱、渴望尽快致富的人,还是别去做科研的好。

有些人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传统观念的误导,误以为念书多了就理所当然地会荣华富贵。一位年轻的美国教授曾经说,做教授的动机绝对不是为了金钱。即便是你含辛茹苦地拼搏到了正教授的位置,跳出圈子一看,在你的同龄人中,比你收入多的人肯定不会在少数。

而真正能够将科研成果商品化、通过科研来致富的人恐怕还是凤毛麟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坦荡地追求财富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2)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屁股坐不住板凳的人,不适合做科研。

科学研究很显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国外的教授在获得终身永久位置之前,许多人周末都要去加班工作。做研究自然是少不了冥思苦想,所以夜不能寐是常有的事儿。做学问除了“学海无涯苦作舟”之外,好像也不应该有什么捷径可言。

卡尔-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面从来就没有什么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小路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晓得这段名言。

(3)智力平庸、缺乏创造力的人,做科研会很累。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科学的圈子里可谓精英荟萃,山外有山,高智商的人比比皆是,智力的竞争激烈而残酷。科学研究的核心事件是要创新,是智力打拼,而且是没完没了。如果只是会follow别人,连起码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都没有,或许去干别的行当会更轻松愉快些,活得悠哉些。

(4) 对科学发现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好奇心和兴趣的人,还是不做科研的好。

科研活动的本质是探索未知世界,弄清楚其中的奥妙。如果没有好奇心驱使,仅是靠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很难保持长久不衰的动力,这显然也是非人性化的。

记得曾经有位外国(学医的)科学家,博士毕业后先是去了医院工作。几年以后,他便觉得很无聊,因为每天的工作周而复始地重复,没有新意,让他感到乏味和不够刺激。后来,还是回到了大学去做研究(当然,可能收入会被打了折)。人的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是很快乐的,但那或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1、如果从学位上说,普通一本证书是最基本的学位,研究生学位就是更高一层,如果某单位招聘研究生,而一本学位就没资格报名,若招聘大学生,毫无疑问研究生可以报名。

2、从业后待遇上不一样。

3、从专业上说,每个人都想找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而事实上,在从业的大学生中,能找到自己对口专业的人占比非常的少(医学专业除外),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在从业方面专业变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4、综上所述,读研是为提高一个人看待视野的起点。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同时也是为了增加一个人文化底蕴厚重。

5、既然已做出决定了,就应该坚定的走下去,等几年后再回看时,就会觉得这段路走得很值,也不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