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儿女当面呼唤母亲的用词,以“娘”的衍生称呼“阿娘”“娘娘(不是用来专门称呼后妃的,只是普通的儿女叫自己母亲)”等为主。在母亲面前需要规矩严肃,那么就叫“母亲”或者——注意——称呼父母的专用名词“大人”。
跟叫母亲的“娘”系列相比,唐代对父亲的称呼,最流行的称呼是“耶(爷)”的各种衍生,如“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很常见,如老杜《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在唐代,“大人”是称呼父母的专用名词。
先从皇室讲起,所有的唐代历史剧中皇子都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父皇”、“母后”,听起来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但是!真正的史实是,“父皇”“母后”这种称呼只不过是编剧们的杜撰,唐朝的皇子们绝不会当面这样称呼父母。
唐朝皇子称呼皇后,正式一点的可以尊称为“皇后殿下”,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亲生母子,那么就和普通百姓家的称呼是一样的,叫“阿娘”或者“娘娘”。这里的“娘娘”并不是后宫剧里那种对后妃的特定称呼,而是“母亲”的意思。
皇子对皇帝的称呼语,也并不是“父皇”,而是“父亲”或者“阿耶”、“耶耶”。唐太宗李世民在给自己的爱子李治的信中就曾自称为“耶耶”。
那么,除了身份尊贵的皇室子弟,普通人家的孩子又是怎么称呼自己的父母呢?称呼母亲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平民与皇室无异,都叫“阿娘”。
对于父亲,则有所不同。
唐朝人称呼自己的父亲,除了“父亲”之外,还有一种称呼叫“大人”。
没错,在唐朝“大人”这个词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是个特定称呼。
三族血亲:
父亲:爸爸,又叫爹、爹爹、爹亲、爹地、大大、老爸、爸比、爸、老爷子。
母亲:妈妈,又叫娘、娘娘、娘亲、娘妮、老妈、妈咪、妈、老娘。
亲属称谓(QīnShǔ ChēngWèi):对血亲、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亲关系、姻亲关系者的互称。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姓外族都称作亲属,通常指五代以内的任何血亲或姻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亲属称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也因此成为了当今很多古装剧的历史背景设定。然而,中国目前拍的古装剧,无论是槽点满满的《武媚娘传奇》,还是广受好评的《大明宫词》,里面人物的互相称呼,其中有些内容不太符合历史事实。比如说是对父母的称呼。
从皇室讲起,所有的唐代历史剧中皇子都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父皇”、“母后”,但是唐朝的皇子们绝不会当面这样称呼父母。唐朝皇子称呼皇后,正式一点的可以尊称为“皇后殿下”,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亲生母子,那么就和普通百姓家的称呼是一样的,叫“阿娘”或者“娘娘”。这里的“娘娘”并不是后宫剧里那种对后妃的特定称呼,而是“母亲”的意思。
皇子对皇帝的称呼语,也并不是“父皇”,而是“父亲”或者“阿耶”、“耶耶”。那么,除了身份尊贵的皇室子弟,普通人家的孩子又是怎么称呼自己的父母呢?称呼母亲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平民与皇室无异,都叫“阿娘”。
唐朝人称呼自己的父亲,除了“父亲”之外,还有一种称呼叫“大人”。没错,在唐朝“大人”这个词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是个特定称呼。唐朝官员之间互相称呼的时候,都是把对方的姓氏加上职位来称呼,比如“李将军”、“刘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