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事”指的是不符合当时封建礼教的事,也就是以封建礼教为参照来看是越轨的事.
袭人和宝玉“云雨”的事不算丑事,因为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里面有这样一段: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 :"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 "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 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袭人其人,用麝月的话来形容,就是封建礼教的"西洋花点子哈巴".她在做所有的事情之前,都很认真地比较过了,确定不会违反礼法,或者说,确定违反的尺度在贾府的上层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她才作,反之,不但不作,还会主动劝阻别人,劝阻不了,就打小报告.袭人知道"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她是贾府的上层内定给贾宝玉的小老婆,而富家公子在娶正妻前有几个侍妾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不算丑事.所以"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这个"幸"字,其实很值得推敲.
反观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是真的有私情,这就很要不得了.在封建礼法中,女子对于自己的婚姻有自己的想法是非常要不得的,比如薛姨妈问宝钗和宝玉婚事的时候,"宝钗反正色的对母亲道: "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 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而一向疼爱林黛玉的贾母在得知林黛玉病得蹊跷的时候也说"我也没心肠儿了",可见这种事情的性质是很严重的.
所以,综上所诉,"丑事"实际指的是由两情相悦引发的对封建礼教的对抗,这对于封建大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丑事,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晴雯和袭人是不一样的。
首先,曹公写作的需要。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和袭人的遭际实际暗含了黛玉和宝钗的命运。
其次,两个人都是老太太给宝玉的,目的都一样,给宝玉使唤,也可以视情况收纳为妾。也就是说,两个人都算初步内定。但是两个人对待这一命运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
袭人是欣喜的,高兴而又忐忑。她自得于得到了这样一个体面,但同时又很担心,因为她的灵巧聪慧容貌都比不上晴雯,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就是贤德,但这似乎并不是宝玉最为看重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袭人要想巩固自己的第一小老婆的地位,就只有向当权派---王夫人靠拢。对王夫人绝对的真诚,进而换来安全的地位。在封建家庭中,母凭子贵。可以说,王夫人的当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宝玉的得宠。一旦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更上层那里被污损,王夫人将面临同样尴尬万分的境地。所以,在袭人向她密告的时候“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 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今既说了这样的话, 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到这里,袭人在王夫人这里奠定了贤惠的印象基础,并得到了王夫人的正式承认,这是在宝玉挨打之后发生的,也是在这之后,小老婆的身份得到了王夫人的承认,具体表现在月钱的变化,但是出于一些考虑,王夫人没有给袭人正名,而袭人用这样的方式换来的认可,又很为晴雯所不齿,所以晴雯经常会语出讥讽。而其他的丫鬟,未必心里就没有成见在。
反观晴雯。任性乖戾,脾气极大,谁的面子也不给,看起来好象很是孤高自诩的样子,绝对没有袭人有人缘,但是宝玉却更看中晴雯,为什么呢?
晴雯的判词是这样说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说的是晴雯的身世坎坷,如浮云般轻易飘散。
心比天高,身为.说的是晴雯的风骨。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贾府的奴婢就自认低人一等,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像袭人一样自觉的降等为奴才。所以以平等的心态待她的宝玉得到了她的赞赏和倾心以对。她是宝玉的红颜知己。所以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所以病补雀金裘。她也是宝玉最信任的人,所以宝玉挨打之后,想给林妹妹送帕子的时候,先支走了袭人,然后才让晴雯去送。晴雯在宝玉眼中是不同的,但是这改变不了她“身为”的命运。晴雯为这样的命运痛苦,在与人相处方面,就表现为任性,恃才而骄,举止有些轻狂,正撞在王夫人眼睛里。王夫人的心里是很看不上那狂样子的,而婆子们正因素日晴雯的高傲心里不自在,要寻他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于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晴雯从未算计过要当宝玉的小老婆,但王夫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认知,打死没商量。所以晴雯在遭人构陷时日无多的时候才会哭着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赶走晴雯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以晴雯为代表的宝玉屋子里的丫头都经过了一次大清洗。
综上所诉:晴雯被逐是因为王夫人认为她的轻狂狐媚带坏了宝玉,影响了她们母子在家中的地位,用她的原话说“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珠儿死了,宝玉就是她的依靠,“狐狸精”的出现动摇了这一根本,所以赶走晴雯,赶走所有威胁这一根本的人。
其实我不太同意ahan的观点,我认为王夫人不会只有袭人这么一个耳报神,袭人和宝玉的事情她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她不会把袭人赶走.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宝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洗. "晴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 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 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我也没那工夫收拾,也不用同我洗去. 由此可知,宝玉不是和一个两个有事情,碧痕是宝玉的大丫头,如果王夫人要撵要贬都会提一句的,但是后来的文章里面也没有提到把她赶出去,可见是不是有了云雨之事其实不是赶人的关键,我还是这个观点,赶不赶人,关键看这个丫头对于宝玉提升在老爷老太太心目中的地位有没有助益.袭人等时时记的规劝宝玉读书,所以王夫人重用,晴雯等勾搭着宝玉不上进,所以被撵走.
天啊,不知不觉已经写这么多了啊,嘿嘿。
我前面说了,在封建时代,儿女私情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过,是不允许有不经过家长的感情存在的。法律条文明文规定,无婚约而有私情的,男女双方都要受到严重的惩罚,即便是有婚约而有私情的,惩罚仍很严重,除男子要受刑丈外,女子只能为妾,不能为正妻。就是因为这个罪过这么严重,作为封建家长,是不会去揣测自己最喜欢的孩子有这样的问题的,她只会认为这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比别人要好些。即便平时有凤姐打趣几句,也只是玩笑,不会当真。
打个比方吧:你有个儿子,你的亲戚家的另一个男孩子也寄养在你们家,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特别好。然后有人当着你的面和其中一个开玩笑,你那么喜欢另一个,以后娶他好了。你也只会听一乐,绝对不会认为他们两个是同性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袭人发现了两个人的感情并不单纯,才担心起来,去向王夫人告密。
跟父母说清楚,说你也是有自尊的,让他们以后注意一下
家长的良苦用心按道理你这般年纪不会理解的,
无所谓啦,不要太放心上!你多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