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俗称的恐高症又被称做畏高症,属于恐惧症的一种。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当患者站在高处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并且还会伴有头晕、恶心、心慌等不良的症状反应。那么,如何诊断是否患有恐高症呢?
首先,我们来介绍下临床诊断:
1、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2、以恐惧症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自己的一些迹象来判断:
1、你平常去散步的时候,站在桥边往水里看,看有没有头晕。
2、站到3楼以上的高处往下看,看有没有头晕的感觉。
3、去做某些运动的时候看有没有头晕的感觉,如玩蹦极!。
4、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时候,看你有没有头晕、出冷汗、脚发软、呕吐、恶心感觉。
同时,恐高症是恐惧症之中的单纯恐惧症。如果对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不大,也不一定非得治疗。如果一定要治疗,可以试试自我治疗的办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克服。
恐怖性神经症是心理障碍的一种。国外学者于1871年首先提出"广场恐怖症 "的概念,某些人来到空旷的广场上,感到孤独害怕,离开以后心情才平静下来。后来,医学上把对特定环境产生强烈恐怖情绪的症状称为"场所恐怖症"。我们俗称的"恐高症"属于场所恐怖症的一种,整体发病率为0.59%。
但是,不能一概把"怕高"叫作"恐高症"。如果你站在深谷的边缘,可能会有一种坠落万丈深渊的不祥感,它会提醒你停下脚步,立即后退。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属于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
如果你站在高层建筑的屋内就惊恐万状,并极力回避,这就不正常了。有些战友在训练中,明知保护措施很充分,但往往感到自己会从高处跌落,担心自己无人援助,又不能迅速离开,甚至出现濒临死亡的感觉。这种惧怕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明知恐惧不必要,但无法控制,并有回避行为,就构成了"恐高症 "。
目前,引起恐高症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造成的个体易感性有关,同时与个体人格特点有关,并可以人为地控制。其实,这种恐惧大可不必,只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恐高症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