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α= 杆长/影长。
以中国某地为例,杆影最短时是中午13点20分,且杆长与影长之比为1,则可知该地是北纬45°(tgα=1),东经100°(从120°里1小时减15°,4分钟减1°)杆长与影长之比需查表求α。
两至日经度的算法不变 纬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减修正值即可。距两分或两至日的天数差乘以94/365。
扩展资料: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要求规定:
1、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可以跟踪太阳的轨迹而计算得到,此外,太阳光会因为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而产生折射,所以在太阳降至低于地平线后仍可看到太阳,这是每天日落时产生的错觉。
2、不同季节,其变化的快慢也略有不同,这就导致了一年之中日出、日落时间是会随季节不断变化的。
3、即使是在同一天当中,不同纬度的日出、日落时间也是不同的。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我们从地球上也能观测到太阳在一年当中围绕天球黄道自西向东旋转一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纬度
已知日光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纬度A,求地球上任何一点(已知纬度为B)的日出时间,得到过一个公式:T=12*arcCos(tgA*tgB)/π(适用于北半球) 把你的题目条件带入这个公式可得: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A=-23°26′,北回归线的纬度B=23°26′,所以日出时间T=6.72--早上6点43分12秒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也在北回归线,A=B=23°26′,带入公式得T=5.28--早上5点16分48秒 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是以中午12点为对称的,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日落时间为傍晚5点16分48秒,而夏至日的日落时间为傍晚6点43分12秒 事实上,大气层还有折射作用,所以真实日出时间会比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时间稍微更早一些.
故答案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A=-23°26′,北回归线的纬度B=23°26′,所以日出时间T=6.72--早上6点43分12秒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也在北回归线,A=B=23°26′,带入公式得T=5.28--早上5点16分48秒 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是以中午12点为对称的,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日落时间为傍晚5点16分48秒,而夏至日的日落时间为傍晚6点43分12秒 事实上,大气层还有折射作用,所以真实日出时间会比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时间稍微更早一些.
在地球上任何地点,只要有只表,有根竹竿,一根卷尺,就可知道当地经纬度。但表必须与该国标准时校对。
方法如下:
1、先算两分日(春、秋分):
比如在中国某地,杆影最短时是中午13点20分,且杆长与影长之比为1,则可知该地是北纬45°(tgα=1),杆长与影长之比需查表或者利用三角函数转换求α,这里用了特殊角。
经度计算:中午13点20分取最短影子即是正午,中国使用北京时间(东经120°),那么从120°里1小时减15°,4分钟减1°,计算得东经100°
2、再算两至日(夏、冬至):
经度的算法不变 纬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减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算法:
就是距两分或两至日的天数差乘以94/365.
比如2013年2月17日(今天,即现在计算的日期),离2013年3月22日春分差33天,即太阳直射点在南纬。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时得到的纬度是(arctgα+8.5)° ,tgα= 杆长/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