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博求学问而不知停止;切实地去做而不知倦怠。广泛地学习,没有止境,忠实地实行,不知疲倦。
出自:孔子《礼记·儒行》篇。
原句:“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
译文:
儒者学识广博而没有穷尽,他们做老师、当官员绝不孤陋寡闻。他们笃行善事,不知倦怠。独处的时候,也不放纵自己。
扩展资料:
孔子把儒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三待”: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二是“四达”: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三是“五不”: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
四是“六品”:中正、忠信、礼义、戴仁、多文、浴德。
五是“八仁”: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
孔子虽被尊为儒家“至圣先师”,为儒家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但孔子并非儒家学说的创始者。
真正的儒家鼻祖宗师,乃是周公姬旦,那位荀子眼中的大儒榜样。而孔子,乃是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意思是: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儒行》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 忠信之美,优游之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翻译:
儒者广博学习而无休止,专意实行而不厌倦;隐居独处的时候而不淫邪放纵,通达于上的时候而不失态困窘;遵循礼的和为贵的原则,本着忠信的美德,应用优柔的方式方法;仰慕贤能而包容群众,有时可以削损自己方正的棱角而依随众人,有如房瓦之叠合。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
《礼记·儒行》的内容,是鲁哀公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孔子在这篇对话中解释了“儒”的含义。中国最迟在汉初就有“百家”、“儒家”之类的概念,这是对先秦思想的一种归类,也可能是对当时真实存在的思想派别的描述。
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儒”字被解释为“术士”。后世多将“儒”简单地解释为“学者”。汉代郑玄对《儒行》这篇文章篇名的解释是:“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今天所说的“儒家经典”,其实并不包含“儒”、“儒家”之类的概念,甚至没有作为思想派别的“家”的概念,这篇《儒行》几乎是唯一的例外,其中借孔子之口解释了“儒”的含义。
广泛地学习而没有尽头,认真地行动而不疲倦。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详细意思是学习是无止境的,广泛地学习,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忠实地实行,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