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小咬,即蠓 。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我国报告近320种,成虫体小约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孽生水塘、沼泽、树洞、石穴的积水及荫蔽的潮湿土壤,寿命约1月,以幼虫或卵越冬。
扩展资料:
被蠓咬后,应以消炎、止痒、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
1.立即措施 当被蠓叮咬后,立即用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外搽,可大大减轻局部反应的程度。
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当大批人员被叮咬时,可用热水浸泡。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感染时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
3.慢性期 该期治疗较困难,可选用手术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亦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愈。选用肤疾宁贴膏或皮炎灵膏外贴亦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4.内用药物 某些被咬后症状明显的患者是由于皮肤较敏感所致,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对皮损广泛者可选用抗组胺制剂内用;对急性期尤以血管性水肿型,可选泼尼松内服有良好效果,常在用药1昼夜内迅速消除症状;对泛发性慢性患者可试用沙利度胺内服。对反复发作者可用人工免疫疗法进行脱敏治疗。继发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
参考资料:蠓——百度百科
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这个叫小咬,即蠓 。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我国报告近320种,成虫体小约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孽生水塘、沼泽、树洞、石穴的积水及荫蔽的潮湿土壤,寿命约1月,以幼虫或卵越冬。
雌蠓吸血,而雄蠓只吸食植物汁液为营养。蠓科种类繁多,嗜食性广泛,各亚科间食性有别,在不同的种类有一定的倾向性,有的种类嗜吸人血,有的种类嗜吸禽类或畜类血。绝大多数种类的吸血活动是在白天、黎明或黄昏进行。但常见的勒蠓属、库蠓属和拉蠓属,刺吸哺乳类的血液为主,有少数刺吸鸟类血液。蠓吸血一般没有严格的选择性,但有的种类也有倾向性,如陈旧库蠓等主要吸牛、马、猪的血,孝库蠓主要吸家禽的血;台湾拉蠓主要吸人的血;也有的蠓种刺吸禽血等。这些吸血雌蠓须吸足血后,卵巢方能充分发育。勒蠓、拉蠓在白天吸血;库蠓通常在晨、昏吸血。交配时,雄蠓成群飞舞,雌蠓加入婚舞求偶结对后,离群完成交配。 幼虫期生长发育的场所称为滋生地,雌虫选择滋生地一般以有机物质丰富的荫凉、潮湿的处所。成蠓平时多栖息于以草坪、树林、竹林、杂草、洞穴等避风和避光处,当温度、光线适宜,无风晴天,在草坪、田野、树林、溪边常有成群的蠓群舞。库蠓属成虫往往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活动最频繁,而勒蠓属和拉蠓属则在天亮后活动较频繁。在阴天和无风天蠓活动更为频繁。
通常对墨蚊抵抗力强的人,可以通过凉水冲洗止痒止痛,如果瘙痒难耐,可以用肥皂洗净肿包出,然后抹上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芦荟胶中任意一种,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止痒止痛消炎杀菌的效果,在加上肥皂的清洁作用,可以把墨蚊咬出来的包给消灭大半,如果还是很痒,不妨在包上掐个十字,也能起到暂时的以痛止痒的效果。
我们这儿的人把它称作“蚊”或“蚊仔”一般白天天气暖和经常出来咬人,特别痒。而平常晚上见到的“蚊子”我们这边的话叫mang4声。而普通话却与我们这相反,真是奇怪…
有照片吗,没有照片的话就不好确认。
为了防止虫子有毒有害,尽快到医院就诊啊,医生差不多能看出来;
一般咬人的虫子就是蚊子、虻虫、或者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