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公主
(一)
汉武帝刘彻为了联合西域大国乌孙夹击匈奴,于公元前105年派宗室女细君公主出塞和亲,可仅仅几年细君便因悲愁过度去世。刘彻在读着细君的《悲愁歌》,同情她不幸的同时,又焦虑万分:虽然汉朝通过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占领了河西走廊,大败匈奴主力,迫使匈奴北迁,但英勇善战又民风彪悍的匈奴人并没有罢休。刘彻深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匈奴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乌孙虽然与汉朝和亲,却依然保持对匈奴友好的中立政策,乌孙历代国王的第一王后依然从匈奴贵族中选取就是明证。细君公主的远嫁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却也为联合乌孙夹击匈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武帝左思右想,为了不前功尽弃,决定再选派一位宗室女和亲乌孙。
这位女子便是本文的主角----解忧公主。
解忧是楚王刘戊的孙女。汉景帝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楚王刘戊是其中的主谋之一,所以失败后家族遭到残酷的洗刷,只有极少数后代因为“皇恩浩荡”侥幸免死,算是留下了一点血脉。解忧出生时,距楚王刘戊自杀已有30多年,家族早已衰败。
解忧的身世和细君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解忧不像细君那样多愁善感。她从小性格爽朗,暗淡的幼年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过早的独立。同样是小姑娘,解忧在性格上是比细君成熟坚强的。因此,对于被选定为和亲公主,解忧只是悲伤一时,心中很快便豁让开朗了。她处之泰然,勇敢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前102年,19岁的解忧公主来到乌孙。她努力学习当地语言,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尽力和乌孙贵族打成一片。
几年后,岑辄国王去世,他的叔伯兄弟翁归靡即位,取解忧公主为妻。解忧与翁归靡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因为几年中解忧先后为翁归靡生下了5个孩子。3个儿子中,大儿子当了乌孙大国王,次子是沙车国国王,小儿子成了乌孙大将;2个女儿,大女儿是龟兹国王后,次女嫁给乌孙侯王为妻。当然,这些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6岁的汉昭帝即位。匈奴借机卷土重来。此后十余年,匈奴与汉朝、乌孙战争不断,各有胜负。
前74年,匈奴与车师国结盟,以武力威胁乌孙交出汉朝公主。面对匈奴的挑衅,解忧公主毫无惧怕,她毅然上书昭帝,请求汉廷支援。可是告急文书刚到朝廷,汉昭帝便去世了。
同年秋天,汉宣帝即位,乌孙国王翁归靡再次上是湖请求支援。宣帝积极备战,于公元前71年派出15万大军,兵分5路出击匈奴;乌孙也自带5万人马配合汉朝。在汉、乌孙的夹击西,匈奴大败,包括匈奴单于在内的3万9千人被斩杀,汉朝获得牲口70多万头。
第二年,匈奴新单于带领1万人马攻打乌孙,俘获了一些人质,以此作为报复。可是在回师中遇见大雪,士兵被冻死有十分之九,汉、乌借机追击。匈奴自此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而在这场胜利中,解忧公主配合汉朝夹击匈奴,做出了卓越贡献。
公元前63年,解忧与乌孙国王翁归靡上书汉宣帝,表示愿意立两人的长子元贵靡为乌孙的王位继承人,并请求嫁汉朝公主于元贵靡,亲上加亲。
宣帝认为解忧的建议很好。于是解忧公主弟弟的女儿相夫公主被选为新的和亲公主。
然而,车队刚刚走到敦煌,乌孙国内形势突变:翁归靡病死,乌孙贵族立前国王与匈奴女子所生的儿子为新国王,号称“狂王”。宣帝命令相夫公主返回长安(相夫运气真是好)。解忧又成为狂王的妻子。两人虽然婚后生有一子,但关系却并不好,狂王性格暴虐,无人敢接近。解忧决定除掉他。
不久,汉使来到乌孙,解忧向他们介绍了乌孙的情况,并合谋设下酒宴宴请狂王。酒宴散后,事先埋伏的兵士拔剑向狂王砍去。可是,剑砍偏了,狂王只受了点轻伤,他夺马狂奔。狂王的弟弟和儿子得知,派兵包围了解忧的住所。
可是解忧毫无惧色,她带领侍卫坚决的抵抗。几个月后,汉朝管理边防的官员派兵赶来支援,终于解决了危机。宣帝随即派张翁出使乌孙,了解情况。
由于除掉狂王一事解忧和汉使者事先没有请示朝廷,结果造成了被动局面,张翁一来到乌孙便宣布公主有罪,还抓住她的头发肆意辱骂。
解忧无端受辱,不得以上书朝廷,痛陈狂王当杀的理由和张翁的无礼行为。宣帝见了解忧的书信,终于认识到要争取乌孙联合抗匈奴,必须除掉狂王。张翁因对公主不敬,被处死。
就在此时,乌孙国内形势再次发生突变:前国王翁归靡和匈奴女人所生的儿子乌就屠,杀死狂王自立为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