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施暴者的第一次家暴行为被原谅之后,会对其心理产生怎样不可逆的影响?

2024-12-27 05:13: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认为这是可以被原谅的,即使我下次再犯,只要我诚心道歉,总会被原谅的。也就是侥幸心理,认为这次逃过了惩罚,下次也可以。久而久之,也就对这种暴力行为的后果不屑一顾了。

我国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很多,但只有少数人会真正解决。很多人只是 默默忍受,换来的只是施暴者的变本加厉和无所顾忌。

研究发现,施暴者大多很自我,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具有强烈的嫉妒、控制和占有欲。他们容易表现出冲动、易怒、酗酒、偏执、情绪不稳和不自信,并倾向于表现出低自尊和弱自我控制的心理模式。

家庭暴力发生后,家暴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点内疚,请求原谅


然而,家庭暴力发生后,许多人表示想改过自新,但更多的人没有。当家庭暴力首次出现时,犯罪者可能会后悔。然而,经过反复的暴力,犯罪者变得麻木和习惯了。此外,犯罪者可能会反击并将错误推给另一方。

此外,心理学家提出的暴力周期理论指出,暴力在婚姻中会呈现一个周期性的循环,并分为四个阶段:怒气积累期、暴力发生期、道歉宽恕期和蜜月期。所以一旦有了第一次暴行,就会有另一次。

家暴是不可原谅和姑息的,所有受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都应该站出来,让施暴者得到相应的惩罚。家庭暴力是一种犯罪行为。

回答2:

认为不管怎么样都是会被原谅的,所以在过分一点也可以!所以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男性自尊心:当一个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优点和别人(情人)的缺点作比较时,他在心理上就失去了对情人的爱,甚至有各种暴力的心理倾向。当一些人长大了,他们的事业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他们内心的优越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会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爱人。如果夫妻不般配,或者受到外界负面情绪的影响,回家给爱人治病时会非常挑剔。当他达不到要求时,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内心的不满。

人格分裂的病态心理:如果上述这种心态已经到了极点,他们的行为不能被正常人理解,那么这个人已经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疗。

当暴力成为家庭成员相互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方式时,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发生了偏离,表现为暴力和被强奸的形式。

无论是暴力还是猜测被强奸,他们都在表达内心的沮丧、愤怒、焦虑、恐惧和无力感。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将其内在情感力量外化,并将这些情感传递给行为人。侵略者将侵略的破坏性情感力量内化为自己,完成对自己的攻击。
他们都很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自我价值感相对较低。但是,行为人在自恋和自尊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自恋和自尊,而行为人的自尊相对较低,这也是行为人对行为人施暴鲁莽的重要原因。对犯罪者的压制和容忍也有助于使针对另一方的暴力升级合理化和隐蔽化。

回答3:

施暴方一旦受到刺激,开启“家暴模式”时,往往处于单向思维的状态,这时女人千万不要跟施暴方讲道理,或者尝试跟施暴方硬碰硬,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说他喜欢听、体贴、暖心的话,让施暴方冷静下来,就有可能避免家暴的发生。

回答4:

报警。这是将来成功离婚的重要一环,要有固定证据的意识。所有的验伤报告,诊断证明,都要保留。报警以后保留在警察局所开具的一切文书。这些在将来对博公堂之时都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对孩子归属的判定,财产的判定,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回答5:

不要给他机会了,给了他机会,苦的是你自己。

这种男人心理是有问题的,不是一两次劝能劝的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