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站,侧式站台往往是车站规模也大,隧道施工成本也高,因而侧式站台除了换乘需要之外,已经较少使用了。而高架车站,侧式站台的车站规模较大,但区间成本相对较低,因而侧式也还能看到。
-----------------------------------------------------------------
绝大多数车站都需要承担不均衡的潮汐客流。早上大家一股脑往工作地点去,晚上则返回家中。因此对于很多周边是居住区的车站而言,站台上排队可能也就每天早上排一次,大家也都排在一边。
如果是一个12m宽的岛式站台,那么上述的队伍就可以排12m,排到对面站台为止。但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个侧式站台,即便不是等分的,比如一边9m一边3m(3m宽好像已经违反规范了),早高峰的队伍也只能排9m。
因而对于大多数车站来说,如果侧式站台想要实现和岛式站台一样的候车容量,车站的总宽度是要比岛式车站更大的。从这个角度看岛式减小了车站规模,省下了大量的资金(不论是占地成本还是施工成本),是显著优于侧式的。
当然,还有比如共享楼扶电梯、共享厕所、共享管理人员、站台层设备间互相连通甚至空调等等角度的考量。
============================================
对于区间施工来说,地下和地上就要分别讨论了。
在我国地下线路(区间,而非车站)基本没有占地成本,除非线路上方有房子且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振动超标)需要拆掉。因此选择站台形式的主要考量就是施工成本。
岛式站台两端的区间,是两个隧道,每个隧道里有一条轨道。铁路隧道爱用的词叫双洞单线隧道。现在即便有条件人工暗挖的地区也一般用盾构了,因为盾构比人工便宜。
而侧式车站两端的区间,是一个大洞里塞两条轨道,铁路隧道称作单洞双线隧道。明挖放在一边不说,它可能是人工暗挖的、或者盾构的,而盾构的在大陆已有的案例只有大直径盾构和双圆盾构两类。
下图是双圆盾构机,挖出来也就是这个形状的隧道。
(图源:轨道交通杨浦线双圆盾构隧道工程概况)
而这种施工中,有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现象是,隧道断面越大,地面沉降越显著。因而虽然双圆盾构挖出的土方量减少(大直径盾构连土方量都没有减少),但沉降上的风险却增大了。
所以上海玩了一票双圆盾构之后也不玩了,全国地下线除了若干特殊情况之外就以岛式为主了。
--- 下面这一段有点跑题 ---
盾构机的形状是固定的,挖出来的隧道截面形式也是固定的,没有办法改变。比如盾构是圆的,那隧道就只能是圆的;盾构是方的,那隧道也就只能是方的。
因此在需要变更截面形式的区段,比如一条隧道变成两条的区段,必须使用人工挖掘。而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交替的区间,截面形式就是需要变化的。
比如下图中,图面左侧的盾构井往左,是盾构机施工;而从盾构井到图面右侧的隧道出口,这一段隧道从两条合并成一条,就是人工挖掘的。
(图源:陈仁东. 北京地铁4号线北宫门-龙背村区间施工方案设计[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5, (6): 27-29 )
所以如果因为换乘需要,在两座岛式车站之间插入一座侧式车站,隧道成本是要提升的。(当然,我们还有两个备选方案:分离侧式车站、侧式站台之间插入设备间)
--- 跑题完 ---
接着说高架。
高架线路一般是一根梁上跑两条铁轨的。减少占地,也减少工程量。
(来源: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如果要做岛式站台,那么就要有喇叭口,比如下面两张图,左手边的是岛式站台,而右手是侧式站台。注意左边的车站,两端的轨道分开,以适应岛式站台的要求。这样稍微更贵一些,而且凭空多了几个弯道,增大了磨损。
(来源:Google Earth;左图Digital Globe;右图CNES/Astrium)
此外,地面、高架线需要占地。这一点形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要多拆一个房子,因此在空间特别有限的位置(比如说建成区的路中间)也可能选用侧式站台(但这一点没太大的说服力)。
完。
注:以上均仅限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