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这篇作文的第一段。
1.较高的选择意象能力。“黑白的光影”“开裂的土地”“烧焦的树木”,几笔把人间末日的画面勾勒出来,说明这个同学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画面可能有的同学也看到过,但他不一定能快速提取出这些鲜明的意象。这就是分别。
2成熟的叙事意识。从光影,到游魂,再到父子,这一逻辑顺序本身含着强烈的神秘感,这是深谙叙事逻辑的表现。有的同学可能只会这样表达:我看过一张电影海报,海报上画着??,一旦这样表达,就成了三流水平了。
3.在悄悄的叙事中推出文章的主体——父与子。看到“父与子”,阅读者就知道,她将要写什么了。作者与阅读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这既是写作者的快乐,也是阅读者的幸福!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
整个语段,用一个“但”字构成转折,前半段强调孩子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地狱”,“但”字之后强调父亲给孩子未来的希望“海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的话题。并且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一方面是地狱的绝望,一方面是大海边的一线生机,这种张力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再来看第三段。
这一段写了这对父子面临的更大危机,而父亲把危机给掩盖过去,尤其用后补的叙述方式,强调父亲对孩子的“遮蔽”,使叙述跳脱灵活,再加上紧跟着的两句议论,把观点点透:“有些事不能让孩子知道”。会写,就表现在这里,画龙点睛之笔,会让阅卷者为你的聪明喜悦而给你高分。
再来看第四段。
这一段是至关重要的一段,因为它让文章向纵深发展。很多考生的文章只能在原地打转,就像是没有钻头的钻。这位同学她非常清楚,作文是表达个人见解的,不是来复述这个电影故事的。这一段就开始集中来表达她的见解。“在死局面前,父亲为什么还要努力”,这就是她思考的着力点,也就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在死局面前,父亲也要为孩子铺一条路,“浪漫地,决绝地”,这两个词语,太好了,这就是思考的质量,浪漫而决绝,表达出了父亲的品质,让表达具有了重量。
再来看第五段。
第五段先说了父亲这样做的效果,孩子得到了呵护;进而由这部电影而扩展开去,《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丰子恺、曾国藩及自己的父亲,文章瞬间写到了古今中外,甚至落脚在自己的生活上??文意得到了拓展,意韵更加深远,这就是写作的智慧,表明这个同学逻辑思维清晰而深刻。这哪里是那些不善于思考,思维极为狭窄,只能在点上画圈的同学能比的呢!
再来看看最后的两段。
倒数第二段,回扣材料,水到渠成,并没有贴标签之病;
最后一段,再回扣电影情节,深挖一笔,那个孩子走出了绝望,让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与标题“为前路播下花种”遥相呼应,首尾圆合,功德圆满。
我一直不大赞同学生以一部电影、一篇文章的故事为载体写文章,因为,很多考生这样写往往会陷在原有故事里而消没了自己的观点,不仅不能为我所用,常常会弄巧成拙,自己被故事淹没了。但这篇文章,我觉得她用得得当,确实是让电影故事为自己的表达服务而不是相反。
三步走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具体写作
广安|8中考分数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