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民间工艺品 例举

再详细介绍里面的几个
2025-01-04 15:31: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瓯塑、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瓯绣、木偶戏、米塑、石雕、温州彩石镶嵌、夹缬、瓯瓷......

瓯塑 温州历来以传统手工业发达而著称,被人们称之为“百工之乡”。温州手工业很发达,仅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类就有七十种之多,浙江三雕温州就占了两雕。其中一雕就是瓯塑。瓯塑俗称油泥塑,它是在泥塑和漆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来主要用于制作家具,后来也用于制作屏风、壁画等装饰品。

细纹刻纸 细纹刻纸源于乐清的民间剪纸——龙船花。乐清的陈余华和林邦栋被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细纹刻纸的传承人。

木偶戏 木偶戏在温州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泰顺县被誉为“木偶之乡”。温州的木偶分药发木偶、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三种。药发木偶在2007年被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是“浙江三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之一。温州石雕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青田石雕”支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青田传入。温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田的优质叶蜡石,叶腊石温润如玉,质地细腻,能工巧匠因材施艺,依色取巧,采用圆雕、浮雕、浅雕、镂雕等技法、雕刻出山水花卉、五谷瓜果、神仙人物、禽兽鱼虾、寺院亭台及各种器皿等。名艺人潘雨辰,擅长青田石雕,所作《罗盛教》、《铁骑奔腾》、《幸福时代儿童》由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其中《罗盛教》,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

温州彩石镶嵌 温州彩石镶嵌,系石雕和木雕相结合的工艺美术。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绪八年(1882),永嘉老艺人潘阿明开始用青田彩石片镶嵌在红木和花梨木上。以后,艺人不断革新创造,除做挂镜、小屏工艺品外,还增加对联、小屏工艺外,还增加对联、挂屏等。其采用的石料,从单一到多种天然色彩的叶蜡石,发展到玛瑙、牛角、人造或天然宝石;木料相继开始用花梨木、樟木等高档材种,创造了平嵌、高嵌、满地嵌等多种技法,内容扩展到神话故事、民俗风情和现代生活;制作工序分稿、形、排、刻、砑、配、木、漆、嵌、粘、雕、蜡、理、描、装15道。温州艺雕厂老艺人王培珍、吴振德等人创作《中国古代八大发明家》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瓯绣 瓯绣是温州地方传统艺术,是中国六大名绣之一。它是在本地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收了沪绣和苏绣的技法发展而来的。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多用于庙宇中的刺绣花纹。清咸丰三年(1853年)温州就开始设有专业绣铺。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墨笑、金静芝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

夹缬 夹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印染艺术,是使用有花纹图案的夹版入染的一种工艺。它和“扎染”、“蜡染”同属我国古代三大织品印染方法。
上世纪末,夹缬尚存浙南山区的消息传出后,很快引来国际印染界的关注,在温州苍南宜山镇八岱村和乐清中雁村,至今仍保留这种古老的印染技术。“苍南夹缬”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苍南宜山镇八岱村,盛产夹缬印染产品。用药草蓝靛在织物上印花染色,是当地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瓯瓷 温州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已查明的古窑址达二百多处。晋杜毓《苑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品定茶器东瓯瓷为最好,“东瓯”指的就是浙江温州一带。瓯瓷以其釉色淡雅, 制作精湛和造型装饰丰富多变曾享誉国内外。由于温州人善作陶器,喜欢制作一种盛器,状似小盘,被称之“瓯”,瓯字从“瓦”,因此而得名,被后人称之“瓯人”、“瓯地”,温州话也叫“瓯语”,而后当地生产的瓷器也被称作“瓯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