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高三化学组一、总体评价 2012年许昌市一模化学试卷共11题,分值为100分,I卷为选择题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II卷4个大题,共58分,I卷主要考查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II卷分别是物质结构和无机推断、氧化还原和化学平衡、实验和有机化学.试卷结构、试题内容、题型分布与新高考样卷是一致的基本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试题平稳,无难题、偏题、怪题.试题的考查范围主要为全面,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基础、科学、灵活”的特色.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和区分度较大,对引导学生加强化学学科的学习有促进意义. 考查内容题号题型分值合计分值百分比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强弱电解质溶液加热后PH变化、弱酸根离子水解 12 26(1)选择填空 6 2 59 59% 化学平衡常数、移动判断 27(1)(2)(3)填空 6 阿伏加德罗常数 10 选择 6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13 填空 6 电化学 26(2)27(4)填空 4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判断 27(3)填空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37(1) 填空 2 原子模型、晶体及有关计算 37 填空 15 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配平、氧化产物电子得失 11、27(1)、 28(4)选择填空 6 4 元素化合物典型元素N、C、Cl、Si、Al、Fe 13 选择 6 6 6% 有机化学官能团性质、同系物、、反应类型和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式、结构简式的推断与书写 8.9 38 选择推断填空 12 15 27 27% 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原理说明、滴定及仪器的选择、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混合物成分的定量检验、定量计算 28(1、2、3)填空 8 8 8% 化学计算根据实验物质组成计算 28(5)、37(4)填空 4 4 4% 二、得分情况分析全校均分:36.67 I卷选择题42分,考生平均得分15.5,得分率32%.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53.3% 33.3% 14.0% 60.0% 20.0% 53.3% 66.7% 选择题得分较低是8,9,11 Ⅱ卷填空题58分,考生平均得分21.17,得分率40.74%. 题号 26 27 28 36 37 38 得分率 33.5% 37.14% 25.00% 20% 26.67% 我校选做题:选做有机的占26.67%,选做结构58.23%选做化学技术的占2.12%. 三、考后发现的几个问题问题一:选择题要加强细节、快捷训练. 第13题 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第12题、第26题 该题要求学生根据溶液中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电荷守恒等化学变化的规律,相同浓度的强弱电解质等体积混合后PH值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综合考查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基本原理的理解情况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0.01mol下列物质①Na2O2 ②Na2O③Na2CO3④NaCl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本题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了解盐类的水解如CO32-的水解. 从以上3题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既简单问题陷阱化.学生很容易在不经意间上当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对双基加强教学外,应对选题这一题型加强针对性的训练,除了对热点问题多加关注外,还有对细节给以更多的关注. 问题二、加强氧化还原的训练新教材的编写体制,从形式上似乎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考试要求,但从近期外来模拟试题的编写来看,这一要知识点非但未弱化,相反却有强化的可能,其实就化学学科而言,这一知识模块也不可被弱化,所以本卷中在Ⅰ卷,Ⅱ卷都是对氧化学还原反应的考查. 第11题 以离子方程式书写为载体考查离子书写正误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第27题 28题以基本理论题的形式和实验为依据考查C、N等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KMnO4的性质,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依据电子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书写.如何才能更好的掌握氧化还原应呢,就个人教学观念来看,加强氧化还原配平的训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问题三:电化学中电极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近几年在电化学的考察成为高考中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对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极高.这类知识点的考察特别注重电解质溶液的参与,而这却是学生易忽视的环节.比如:26题的第(4)27题的第(4)均是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电解质的参与. 问题四:实验题的细节化、计算意识要加强. 第28题 本题以FeS2为原料制备硫酸的第一步反应:4FeS2+11O2==2 Fe2O3+8SO2为载体进行实验,并测定该样品中FeS2的纯度,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顺序及各个装置的作用和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想答好这一类试题就一定要注意好实验的细节.所以教学中对基本实验仪器、基本实验装置、基本实验规范、经典定量实验中的实验细节应加强教学. 基本实验仪器:仪器类型、仪器量程、刻度位置、一器多能、多器一能基本实验装置:安全装置、尾吸装置、贮气装置、干燥装置、制气装置、防堵装置、冷凝装置、水浴装置、干燥装置 、防倒吸装置等基本实验规范:检查气密、装置搭建、缮后处理、数据处理. 经典定量实验:结晶水含量测定、溶解度测定、中和热测定、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等问题五: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要注重基本知识的考察和新增知识点的考察以及平常要多训练. 本卷27题,以从NO与活性炭的转化、甲醇的燃烧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此题命制很成功,也体现出近年高考对这一部分知识考查共性,突出对新教材中出现的K、盖斯定律等新增知识的考查. 问题六:面对学做题的结构和有机如何选择以及知识中存在的不足从2011年高考试题、12年与我们省使用一套试题的省份的月考题、模考题和我市的一模试题来看,结构的难度与往年相比是有所增加,而有机的难度有所降低.况且在一卷中有两道选择题是考查有机知识. 1、本次我校在一模化学考试中选做有机化学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26.67%,得分率是27%左右,选做结构化学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58.23%,得分率是20%. 这个数据是高于前几年我校选做有机的比例.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是否建议学生能向有机化学有所倾斜,这是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2、两道题中存在的知识点掌握不足的地方(1)有机基本概念与理论上要强化第38题 以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涤纶的合成为背景,考查核磁共振氢谱、有机物的名称、结构、有机反应的类型、反应产物的判断、同分异构体以及合成路线的设计.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合物的推断与合成题,设计巧妙,考查学生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解决与有机合成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学生设计有机合成方案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有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有机推断从量的推断向多元的变化,应关注特殊结构、分子式的物质的研究,应注重基本合成方案设计的强化,关注新信息解读能力培养但本次考试为涉及信息的考察. 问题七:计算应注重基本方法与解题规范的强化. 第26题的第(4)问、27题的第(2)(3)问、28题的第(5)37题的第(4)问等都考查计算的常规方法和答案的规范化.比如反应热的单位应为KJ/mol. 化学计算要关注关系式、小守恒、分子式求解、工业计算等,应注重数型结合的强化,抓住始末态、抓住守恒关系、抓住关键“交点”,应注重数型结合的强化. 四、教学建议针对这次期一模考试情况,今后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教与学反思本次考查中反馈出很多学生的“双基”过手功夫差劲,学生有原因,可能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要反思为什么师生都认为做了很多题,特别是难题,到头来成绩仍不理想.为什么学生表达的规范性不好,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语言是否规范?规范性的表达只有依靠规范性的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抓住基础,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加强辅导,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2、要注重“双基”的过关训练对待双基,要一个一个地进行过关训练,只有双基抓好了,才能谈得上能力提升,两者顺序不能颠倒.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堂提问.增加演示实验精选习题强化练习,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把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3、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培养近几年化学试卷的阅读量一直不小,这与近年来各科试卷中降低一卷比重,增加二卷比重的思路是一致,化学试卷二卷的题目往往表现在文字多,图表多,信息多且杂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是考生必须据备的能力. 4、重视研究学生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引导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部分教师的教学观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根据教师自己来决定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教学的标准是课程标准,教学的起点、难度、进度、内容等一切都要由学生的现状决定. 五、几点提醒 1、回归书本:要做得更实在 2、夯实基础:要做得更到位 3、研究试题:要做得更精细 4、关注新题:要多练新题少用陈题 5、侧重双基:元素化合物与原理 6、关注选做:结构题和有机题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