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定的建筑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结构力学,建筑结构的构造等知识。
养成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各类建筑的习惯,包括建筑的造型、布局和细部构造等。特别是细部构造,必要时可以手绘成草图,做为资料积累。
认真学习别人的设计作品,学习手工和电脑绘图。对一些已经建成的设计项目,有目的的通过现场参观、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所观察收集到的资料,要及时进行研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从中找出自己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最重要。要想成为建筑师,必须具有像艺术家一样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光看别人的作品照葫芦画瓢是不行的,必须是在借鉴别人作品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创才能获得成功。
以后从事实践工作的,不惧怕下工地与民工面对面和能耐心于无比繁琐永远改不完的施工图的,偏重建筑术;搞理论研究或者教学工作的,甘于枯燥艰深的理论探讨和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的,偏重建筑学。能全面发展最好。见多识广是建筑学习的关键。
学习建筑需要积极向上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完美的规划,理论知识多联系实际运用。
考入一所拥有好的建筑系的大学。比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等。
掌握好建筑设计软件。比如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
养成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各类建筑的习惯,包括建筑的造型、布局和细部构造等。特别是细部构造,必要时可以手绘成草图,做为资料积累。
认真学习别人的设计作品,学习手工和电脑绘图。对一些已经建成的设计项目,有目的的通过现场参观、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所观察收集到的资料,要及时进行研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从中找出自己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建筑学不是可以线性学习成功的。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
建筑学的学习,和我们以前在高中所学课程,甚至与大学其它的工程类专业都有很大的差异。多数工程类学科是完全可以线性学习得到阶段性成果,最终基本掌握的,因此可以十分重视每个年级的成绩。而建筑学专业则多数的成功法则都在“悟”,因此需要大量的练习、思考以至焦虑、苦恼。
比如最简单的绘画和字体训练。如果没有大量的数量的积累,很难取得”悟出道理“的结果。由于大一的学生有着很强的高中学习方法的惯性,总是认为完成老师的作业是天下第一,认为如果完成了就应该达到某种程度的水平了。而每一个课程作业或训练一般都是以任务书或老师的口头表述为主导,其周期及强度都有很强的误导作用。比如老师安排画3张,学生很少完成30张,因为学生”以为“只要画出3张就算完成作业了。比如某一个作业周期是4周,则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这个周期内完成即可,却很少有自觉地完成高强度的训练的。那么试想:如果平面构成的作业是4周,难道仅仅4周就真的懂了?!其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实是往往很多学生毕业时也未见得真的懂,因为他们认为当时”我已经完成作业了“!
所以说大一时很多同学不应该过于追求设计成绩,而应该踏踏实实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