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之后600字记叙文

习惯之后600字记叙文
2024-12-21 16:02: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在这个现代世界里,人们习惯了享受飞速发展的科技带来的便利,习惯了每天忙忙碌碌的上学、上班,习惯了高节奏、平凡、庸碌的生活,而在这些人们普遍的生活习惯之后,又失去了什么呢?太多太多……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人们只是在“生存”,而并非“生活”。每天忙碌,起早贪黑,洗衣做饭,可谓是毫无目的、毫无厌倦的生活,这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模式化”,在这种“生活模式”之中,我们每天收获的是什么呢?学生们或许会回答,“是知识”。这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崇高答案,如果每天学习吸收知识,能使人们每天感到快乐,乃至感到幸福,那这也就是“生活”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能通过每天学习,感到快乐与幸福,并且持久下去的有多少人?人们普遍习惯于为什么学而学习,为今后的工作,家庭环境而学习,而这便失去了“学习”本质上的意义,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快乐与幸福,反而为种种压力而愁,这就是现实,它就是我们所处的“生活模式”。这就是习惯之后我们失去的。
学习上面的问题,富有“生活(存)经验”的工作者或许会回答:“收获的是每天工作的酬劳。”这也就是人们所习惯的“生活模式”,“人穷志短”(此处为中立,不含贬义)。许多家庭因为不富裕,而工作的目的自然由兴趣爱好、充实生活转向了“向钱看,向厚赚”。但有了钱,生活就一定会充实美好吗?我想不是。只是人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而失去了生活的朴实,不经意间,给生活披上了一件件华而不实的外衣,为生活而生活,这种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
在这种“生活模式”里,人们习惯了太多,同时也失去了太多。
习惯之后,有谁还能告诉我“生活的含义”?有谁还能告诉我“生活的目的”?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几乎无人能管。
现在的我处在这种为生活而生活的“生活模式”里,作为中考的迎接者,大学的仰慕者,我被现实所淹没。今后的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顺应“生活模式”成了每个人必须坚守的“生活潜规则”。
习惯之后,我不知生活的真谛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习惯之后,迷茫的我该如何面对?
习惯之后,我该何去何从?

回答2:


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则可使人一事无成。
一位大学毕业生前去汽车公司应聘,面试中,前面几位比他更有优势的应聘者都被淘汰了。当他去面试时,发现洁净的过道上有一片脏兮兮的废纸,习惯使他弯下了腰,捡起这片废纸丢进了废纸镂,然后掏出手帕擦擦手,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早已看过他资料的董事长亲眼目睹了这一细节,对他说道:“你通过了,我相信,一个不忽视眼前小事的人可能会成就大事,对这片废纸视而不见的人,可以想象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态度。”这位年轻人就是今天鼎鼎大名的福特,而这家公司则是后来世人皆知的福特公司。
好的习惯使福特成功。
宋代的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2岁丧父,母亲后来也改嫁了,为了学习,他背上了书籍,独个跑到了南都,进入了著名的南都学社,同学中有人看到范仲淹只吃两顿粥而又极力勤奋好学,很是感动,于是送了他一些吃的东西,但过了几天,发现送去的东西原封未动,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腐烂了,同学都感到很惊讶和不解,问是什么原因,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激你们的好意,只是因为我吃粥已经很久了,习惯了,现在突然享受这么好的东西,以后我还能吃的下粥吗?”范仲淹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勤奋苦学,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政治上也留下了卓绝的成绩。
培养好的习惯于克服坏的习惯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试想,如果范仲淹接受了同学送的食物,今天有人送,明天有人送,一旦养成等待别人送东西吃的习惯,便会形成一种惰性,那我想他就不会有任何的成就了。
一位轻率鲁莽的青年,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早已习惯花天酒地的他,在几个酒肉朋友的怂恿下,今天请客,明天送礼,不久便把遗产挥霍一空,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而最使他不堪忍受的是他的那些朋友也都纷纷悄然离去。
青年没有办法了,便去请教智者:“我花光了钱,失去了朋友,今后我该怎么办啊?”
智者说:“不用忧愁,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忍耐吧,幸福就会回到你身边。”
青年兴奋得说:“你是说我会重新发财?”
智者说:“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会习惯这种无钱无友的生活。”
恶习的养成是人放纵自身的结果,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恶习成为我们人生的绊脚石,人应该主宰习惯,而不应被习惯主宰。
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