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不,文学永远是神圣的,永远神圣!”是人类自己向她要求的太多——我们要用她来吃饭,甚至还要她来升官发财和钓名沽誉,甚至人类才是骗子!”如果你向她献身,而非她向你献身,你就不会认为她是个骗子了!如果你不向她献身,而要她献身给你,肯定会认为文学是个骗子!”她难以满足你贪婪的欲望,真的,你的要求太过分了。这么说并不是要大家不吃饭;但这是两码事,艺术的功能可不是干这个的,她是我们向前探索生命的一个法门。那天我买的一本书名就叫《探索》,讲的是一个科学家怎么选择“探索星空”,最后发现自己仅仅为了争名夺利而放弃的故事,大家应该读一读。作者我忘记了,因为我刚一读完就把书借给一个了朋友。我觉得书是用来的,借给人也无所谓——书非借不读也!绝不搞收藏;我也是没有钱收藏。有钱也不收藏。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收藏。我是来创造的,让这些势利小人来收藏我的书吧!或收藏别的来创造的朋友和朋友的书。
你的意思是指 不同书中的不同思想的表述和情感描写对你照成了混乱以至于无法真正的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么?
创作文学的首先是人类,一个纯粹的作家写的作品基本上是对自己人生的体验和对自己的审视以及理解,文学作品在出生时更多的代表着作家自身的价值观,而读者则更多的赋予其意义,我不反对有些人去研究文学作品,的确许多文学作品有着被研究的价值。不过,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有个性的生命个体,看书时我们更要注重的不是作者是怎么想的,而是你从文学中明白了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让你共鸣的,而不是一个劲的赞同或者代入。文学是骗子?真正的文学出生的唯一意义就是作家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审视,骗与不骗只是身为读者自己的选择。。。 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功利主义的时代让人们越来越相信物质的力量,相信一切实在的东西。而文学恰好是虚幻的,因此难免遭到冷落。文学的确只是“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但虚幻的东西自有它的价值。一个完整的世界应该包括青山和它的倒影,两者相互辉映。我们于实在的青山中砍柴打猎,于虚幻的倒影中释放情感,安置心灵。倒影使我们拉开与青山的心理距离,使我们更便于领悟青山的真谛。只见青山不见倒影是对世界的一种大误会,由此而下的判断也必然是片面的。常在文学中穿行,常在大师们中间穿行,让自己的精神常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发生沟通和交融,能让自己也让世界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生动,少一些枯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狭隘,多一些纯正,少一些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