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入量不同:
1、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2、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
二、设计目的不同:
1、A类为国家科技提高创造条件的大发明制作。
1、B类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科技小制作的类型根据科技小制作思考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仿型、创造型两种。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1件。
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挑战杯
不同之处如下:
1、科技含量不同,a类作品科技含量较高,而b类作品科技含量低。
2、制作投入不同,a类作品制作投入较大,而b类作品制作投入小。
3、作品不同,a类作品主要是大作品,而b类作品主要是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扩展资料
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意义
(1)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着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
(2)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3)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竞赛成为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挑战杯
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a类和b类的区别主要是: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而且是生产技术或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及小制作等。
一般来说,挑战杯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和B类。
扩展资料: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挑战杯
科技制作发明AB区别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a大型b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