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网与承载网的定义及区别

2024-12-16 22:38:4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传送网注重传送,具备业务Qos保证,OAM,高安全,灵活组网等特性,主要应用于传统TDM语音业务的传送。然而传统的传送网技术,特别是SDH技术是针对窄带TDM业务开发的,缺乏对宽带业务、数据业务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带宽存在着瓶颈,带宽利用率低,自身能够对外提供的标准接口种类有限,难以高效地承载速率丰富的各种宽带业务。为了高效承载IP类的数据业务,分组传送网(PTN)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其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TMPLS、PBT等。
2、承载网注重承载,目前主要指IP承载网,IP技术是随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而互联网一度被认为非电信级网络,不具备QoS功能。近两年,随着MPLS,电信级以太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IP承载网在QoS及网络可用性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传送网一直作为基础网络存在,是各种业务网络的承载网络。但前面提到IP技术高速发展,软交换、IMS等交换技术的出现使得一切overIP成为现实。如今IP网作为电信网络平台的思路和做法已经十分流行,形成更高层面上的基础网络,这样原来的传送网加上IP承载网形成了更高层面上的融合的大承载网。

如今,传送网和IP承载网络都具备提高业务可用性的功能,甚至局部重叠,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可能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将看到具备传送网和数据承载网各方优势的融合承载网的逐渐形成。

自己见解,请参考!

回答2:

T-MPLS:融合传送网与承载网

(2008-07-10 08:26:40)

当前,运营商对于电信级以太网的采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事件。从根本上来说,电信级以太网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而又满足全业务运营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是其旺盛生命力所在。由于按照MEF定义,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并不专指某种
网络技术,而主要以网络能够支持的以太网业务类型和业务所能够达到的性能为衡量标准,因此呈现出多种技术争鸣的局面。面对全球运营商积极部署的热情,如何才能选择合适的技术构建电信级以太网?本版特联合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对当下热门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进行梳理,以期为运营商的部署提供参考。

——编者

随着网络的不断融合和新业务的涌现,电信网络由传统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面向IP业务应用的承载、传送以及新业务的提供。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向分组交换网络转化,传送网络与承载网络逐步进行融合。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是实现这种融合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ITU-TSG15在2006年2月的全会上采纳了利用传送MPLS技术(T-MPLS),来实现传送网络与承载网络的融合。

T-MPLS技术概要

T-MPLS在基于传统IP机制的传送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了面向连接组网方式,并结合了传送网络丰富功能,支持与IP/MPLS层面高度的技术协同配合及操作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能够满足电信级分组传送网在多业务支持、可扩展性、可靠性、服务质量以及电信级网络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T-MPLS是一种面向分组传送应用的技术,采用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体系结构,符合ITU-T层网络体系架构,因此也采用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以及传送平面的分层结构。

T-MPLS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包括业务接纳、信令控制、路由控制以及保护恢复等。T-MPLS管理平面提供对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系统整体的管理功能,负责所有平面间的协调和配合。T-MPLS传送平面的主要功能包括客户数据、信令数据以及运维数据的适配和转发。

按照业务承载的层次,T-MPLS网络还可以分为通路层、通道层、段层和媒质层。其中,通路层表示业务的特性,比如连接的类型和拓扑类型(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业务的类型等,等效于PWE3中的伪线层(或虚电路层);通道层表示端到端的逻辑连接特性,等效于MPLS中的隧道层;段层可选,表示物理连接,比如SDH、OTH、以太网或波长通道;物理媒质层表示传送的媒介,比如光纤、铜缆或无线等。

T-MPLS关键技术

T-MPLS技术基于MPLS,保留了MPLS的基本特性,去掉了基于IP的无连接转发,增加了端到端的OAM功能,可以简单表述为:T-MPLS=MPLS+OAM-IP。T-MPLS包含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转发行为

T-MPLS采用双标签交换和转发模式,即T-MPLS在为客户层提供分组式数据传输时,会对客户数据分配两类标签:虚信道(Channel/PW)标签和传输交换通道(Path/Tunnel)标签。Channel标签将两端的客户联系在一起,用于终端设备区分客户数据。Tunnel标签用于客户数据在T-MPLS分组数据通道中的交换和转发。

◇生存性机制

T-MPLS的生存性机制融合了ITU-TY.1720建议中的MPLS保护倒换技术,制定了线性保护机制和环网保护机制。此外,ITU-TG.8131根据T-MPLS网络拓扑的不同类型定义了“链路级保护”和“子网级保护”两种保护体系,提供了单向和双向两种倒换类型,同时也给出了返回和非返回两种保护操作类型。链路级保护是专用的端到端的保护体系结构,用来提供T-MPLS连接保护,它可以应用到不同的网络(如格状网、环形网等)中。子网级保护主要对单个或多个子网连接的某一部分(如两个单独通道的有效部分)进行保护,该方法中两个独立的子网连接作为工作和保护传送实体存在。ITU-T等标准化组织目前给出“1∶1”、“1+1”和SNC/S共3种保护方式。对于结构复杂的T-MPLS网络,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

◇控制平面

T-MPLS的控制平面将采用ASON/GMPLS协议,主要功能包括业务接纳控制、信令控制、路由控制以及保护恢复等。目前,ITU-T尚未给出控制平面的具体建议,但是根据运营商对业务传输质量和操作技术的需求及ASON/GMPLS控制平面协议,可以得出T-MPLS控制平面应具备以下特性:独立于数据平面或管理平面的选择;能够控制T-MPLS网络中的所有传送技术;能够区分T-MPLS层网络和其它层网络的信息资源;支持域间的拓扑隐藏和地址独立;支持预先建立的连接保护;支持约束路由的路由策略;支持T-MPLS路径、网络连接以及子网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支持层网络的分割机制;支持维护实体组端点(MEP)功能和维护实体组中间点(MIP)功能;支持所有的连接模式(如P2P、P2MP);具有通用性。

◇OAM机制

ITU-T借鉴了MPLS网络中的OAM机制(Y.1711)和以太网中的OAM机制(Y.1731),从连通性管理、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3个方面定义了功能强大的T-MPLSOAM机制,使得网络中每一个层面的传送实体,不管属于用户、业务提供商还是运营商,都能执行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性能监测任务,了解该层收发信息的完整性和通道情况。T-MPLS的OAM功能是通过传递一系列完善定义的OAM帧实现的,从总体上可分为主动OAM和按需OAM两类。T-MPLS为提供电信级的OAM功能,对MPLSOAM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了扩展。

◇QoS机制

T-MPLS使用DiffServ的QoS机制(RFC3270),在网络边界节点,对进入的业务流进行分类及相应的管理,在每个网络节点,根据PHB属性决定队列调度以及缓存管理等特性。由于DiffServ没有提供一种机制来检测资源的可用程度以满足端到端的QoS需求,因此在T-MPLS网络中将DiffServ与流量工程相结合,通过预先建立的连接预留相应的网络资源,在通道上的每个节点执行接纳控制操作,以确保资源是真实可用的,从而实现端到端的QoS。

T-MPLS的每一层都有相应的QoS管理,包括通路层管理业务的QoS、通道层管理汇聚后的业务QoS。T-MPLS技术中端到端的QoS管理控制策略部分是基于流的。流可以根据物理端口、VLAN(虚拟局域网)、Tunnel(隧道)和PW(伪线)等信息进行分类。

T-MPLS标准化进展

目前,ITU-T主要规范了T-MPLS数据平面的功能,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的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已经制定的T-MPLS相关建议有如下几个。G.8110.1/Y.1370.1:T-MPLS层网络架构,描述了T-MPLS层网络架构,包括T-MPLS层网络的拓扑元件、传送实体、传送处理流程、参考点、层网络划分、子网的处理,还包括网络控制、可生存性技术、对QoS的支持以及网络管理;G.8112/Y.1371:T-MPLS传送网NNI,描述了T-MPLS传送网结构、复用/映射、物理层接口;G.8121/Y.1381:T-MPLS设备功能块特性,G.8121描述了设备的业务处理流程和适配以及连续性、连通性、维护信号、缺陷、性能的监视和处理;G.8131/Y.1382:T-MPLS网络的线性保护倒换;G.8132/Y.1382:T-MPLS网络的环保护倒换;G.8113/Y.1372:T-MPLS的OAM需求;G.8114/Y.1373:T-MPLS的OAM机制;G.7710/Y.1701:通用设备管理功能需求;G.7712/Y.1703:数据通信网络架构和规范;G.8151/Y.1374:T-MPLS网元管理。

正在制订的相关建议有:G.8152/Y.1375,T-MPLS网元协议管理信息模型;控制平面的协议;IP/MPLS核心网与T-MPLS接入网互通规范。

此外,2008年2月ITU-T同意和IETF建立T-MPLS联合工作组(JWT),讨论T-MPLS技术的发展。经过JWT近期的讨论已经达成共识,促进T-MPLS和MPLS技术进行融合;IETF吸收T-MPLS中的传送技术,改进现有MPLS技术为MPLS-TP(暂定名),以增强其对传送需求的支持。

* * *

T-MPLS分组传送技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下一代全业务传送平台解决方案,其初衷是在降低传送成本的前提下,为分组业务提供与电路业务同样可用、高效与可管理的服务。目前,T-MPLS技术体系的标准尚待完善,特别是在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将对大规模部署和应用T-MPLS技术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其他任何一种新技术一样,T-MPLS的成功需要设备厂商、运营商和标准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