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通”出自战国庄周《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译文: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时也快乐, 通达时也快乐。他们所乐的不是穷困和通达,只要与道德同在,那么穷困与通达只不过像寒暑风雨的循序变化罢了。
2、“毁誉”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译文:生与死、贫与富、贤达与卑微、受人贬损与追捧、乃至饥饿冷暖,世事万物的变化,都是有命运的安排。
3、“扪虱”出自唐代房玄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译文:东晋大将桓温兵进关中时,王猛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
4、“屠龙”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列御冠》“朱坪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散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译文:有一个叫朱泙漫的人,他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技巧,散尽了千金的家产,学了三年,满师之后却发现,没有可以用到这种技巧的地方。
出自宋代陆游的《即事》。
原文:
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行。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扪虱豪雄空自许,屠龙工巧竞何成。雅闻氓山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
译文:
偏安的朝廷并不出兵,我想要仗剑辞南郑,援琴入锦官,无所谓个人命运的困厄和通达,也不把他人对自己的毁谤和赞誉放在心上。自许为扪虱而谈的王猛,自比刘宋的檀道济,自认为胸中有“屠龙”之法的良策。看到岷山下的山芋,那一锅鲜美的玉糁羹又怎能坚定内心的隐逸情怀呢。
扩展资料
这首绵州《即事》淋漓尽致地宣泄出陆游胸中的忧愤。
南宋乾道八年九月九日,驻守在南郑(汉中)力主抗金的四川宣抚使王炎,被孝宗皇帝招回临安(杭州)。十月,当奉命赴三泉(陕西宁强)、利州(广元)、葭萌(昭化东五十里),阆中视察战备的陆游回到南郑时,新近授少保、封雍国公的左丞相虞允文接任四川宣抚使。
十一月二日,陆游携同刚到南郑不久的家眷,冒着萧瑟的寒风,经葭萌、剑门,南下成都。困惑中的陆游,一路走走停停,十二月中旬方在一个雪日从绵州(绵阳市)沿官道向罗江行进。过了罗江鹿头山,将是广袤的成都平原。离罗江越近,陆游的心事就越沉重,如火如茶的南郑生活不断地在他脑海中闪现。
乾道八年二月,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招请,单骑从夔州(重庆奉节)通判任上出发,取道邻水、广安、南充、利州,于三月十七日抵达设置在南郑的四川宣抚使司以左承议部,(从七品)职充任干办公事。
在南郑期间,陆游“闻鸡起舞”,斗志昂扬,他过渭水、出散关、探敌情,积极为王炎“陈进取之策”,参与制定收复沦陷区的作战方案。
一次出巡,他仗剑毙虎,“血溅貂裘殷”,英勇事迹遍传军中。九月,临安对西部防线军政官员进行调整,收复沦陷区的行动计划随之搁浅。一心向往前线杀敌的陆游,“今朝突梦破,”不得不“跋马临漾水”。
赴官成都途中,陆游寡言少语,情绪十分低落,每至驿站,必向驿卒索酒消愁。在绵州至罗江的道上,他作了这首《即事》诗。
参考资料来源:德阳晚报--陆游行吟罗江(上)
参考来源:着力弄清用典 把握作品意蕴
--------学诗浅谈 http://www.jjscu.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96&Itemid=55
典暗用,即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好比“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如陆游诗《即事》:“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其中共用了四个典。“穷通”“毁誉”分别出于《庄子·让王》《论语·卫灵公》。诗人以庄子孔子的言行自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个人的贫困与显达,别人的毁谤与赞誉,比起我追求的“道”来是多么微不足道!“扪虱”的出处为《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屠龙”出自《庄子·列御冠》“朱坪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散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由于“穷通”“毁誉”“扪虱”“屠龙”等词易理解,从诗的内容看,这里已看不出用典的痕迹,即使不知道这些出处也同样可以理解,正如水中着盐了。
典故“扪虱而谈”即出自《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百度百科 扪虱 http://baike.baidu.com/view/657349.htm
【扪虱】参见人事部·狂放“们虱”。宋苏轼《和王族二首》之一:“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们虱话悲辛。”【扪虱】《晋书·王猛传》:“桓温人关,(王)猛被祸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们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日:‘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溺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O咏贤士举止不拘小节。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披云睹青天,们虱话良图。”另参见动物部·虫豸“招虱”、人事部·行止“虱空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