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为什么会出现“闰月”?

2024-11-24 18:25: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会有闰月的存在的原因如下:
1、我国的农历春节(大年初一)未出现在夏季,原因在于我国自汉代开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调节农历的方法——“置闰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2、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
3、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回答2:

你是否关注过我国农历中的“闰月”?比如2020年就是闰四月,也就是说有两个农历四月,那么闰月是怎么回事呢?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

但是在近代以来,我国的农历春节(大年初一)未出现在夏季,原因在于我国自汉代开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调节农历的方法——“置闰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比如今年的闰四月只有一个芒种节气,而没有中气。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有一个“闰四月”,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月长29天。

回答3:

农历有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闰月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回答4:

因为农历采用30天为一个月,一年是360天,跟地球公转的周期有差别,所以会出现“闰月”。

回答5:

闰月是农历中的一种现象。我们的祖先按照月亮的圆缺程度,来安排大月小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与公历年不同的是农历年没我在季节之分,为了避免出现天时与历法不符合的现象,于是就衍生出了闰月。用来保证每年的农历新年伊始在冬末春初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