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拼刺刀前,将子弹全部退掉,真的吗?

2025-02-25 16:01: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是 这是误传 一般来说拼刺刀主要是贴身战 日本三八大盖的威力太大 穿透性太强 历史上曾出现过山西前线 我国士兵用缴获的日式步枪在八百到六百米的距离上狙杀日本指挥官的情况 所以在贴身肉搏的情况下 一般是不开枪的 怕误伤自己人 但是要求对出子弹是没有的 是杜撰出来表现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的 至于对子弹是没必要的 三八大盖专业名称是 南部十四式步枪 采用五法固定弹夹 不可退出 子弹由枪机上方压入( 大家在电视剧里都见过) 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 由人力退膛 人力推膛击发 所以只要弹壳没有退出 就不能击发下一发 所以没有必要退出子弹

回答2:

1、没有退子弹这回事,鬼子是禽兽,但绝对不是笨蛋。

2、日军明治31年即1896年版至昭和时期四种版本的《步兵操典》有关内容,以及日军《剑术教范》中步枪刺杀部分,并未找到日军白刃战退子弹的条文。

3、发现明治31年即1896年版《步兵操典》第178条《铳剑突击》,即上刺刀冲锋的演练和作战中,强调火力而非刺刀。如“在最前线的各个小队做举枪射击的准备,后方的小队尽量占领有利地形再次进行追击射击。”

4、日军在大正十二年及昭和十二年,即1923年和1937年两种《步兵操典草案》的“突击”部分中则提到,预备冲击时,右手紧握枪身,枪口向上,左手握刺刀座,当发出“突击”令时,要求勇猛、果敢、以压倒敌人的气势呐喊着“冲锋”向敌冲击肉搏。还提到当听到预备的号令,射击前枪要处于“安全装置”,我理解是关保险。

5、在日军《步兵操典草案》中,“突击”时步枪“关保险”这一条,经战斗检验后,在1940年定稿颁发的《步兵操典》中被删除。而所谓日军拼刺刀退子弹之说,似无“条令”根据。

6、据我所知,其由来是一本出版于60年代传流很广的抗日题材的优秀小说,其后还曾拍过电影和电视剧。由此,日军拼刺刀退子弹流传多年,以致竟成“信史”。

回答3:

在战场上,日本兵确实在拼刺刀前退出子弹,而且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
只不过原因并不是我们想得这样简单。
一来是受武士道精神的宣传,更重要的是驻中国的日军陆军主要单兵武器是常说的三八大盖,射程远,威力大,穿透力强,八路军的汉阳造根本无法比拟,日军更多的是为了避免近距离拼刺刀时,子弹穿透敌人,误伤自己的“战友”,才会有此规定。

回答4:

在二战的时候,日本的主要武器是三八大盖,而三八大盖在近距离完全可以穿透一个人还能打伤第二个人,为了不误伤所以要退子弹,如果枪膛里有子弹为了节约子弹也要退出来。枪里有子弹不上膛的话,为了在白刃战中防止士兵过激的情况下上膛,所以也要退出来,还有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回答5:

额 话说 这是以讹传讹的说法 倭奴本身子弹就不多 何必丢掉呢 捡起来也费劲 其实 那是关保险的动作 有坂三八式步枪的保险机构在拉机柄后 上保险时有一个摆动动作 从远处看便极像是退子弹的动作 加上电视剧的瞎折腾 所以 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