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干活又热又累的七字诗如下:
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释义: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释义: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先秦:佚名《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释义: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唐代王建《伤韦令孔雀词》:热眠雨水饥拾虫
在炎热的天气中入睡,渴了就捉虫吃,生活困顿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释义: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宋代翁卷《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释义: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释义: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宋 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释义:采菱角很辛苦,而且耗损犁锄,手指流血都已结痂。
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释义: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唐代:杜荀鹤《蚕妇》: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释义: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
为何唐代诗人更关心劳苦大众: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继承了中国1700多年的文化积累,慢慢走向成熟。唐朝之前的一段时期和唐朝后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国家不幸,诗人兴” 总之,唐朝时期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上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文化发展比较快,所以诗人也就比较多,在这个动乱时期,社会最表面现象便是人民生活困苦,因此涌现出一大批同情劳苦大众题材的诗歌,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
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