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有四个方面:
1、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此为中介来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
2、引导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需要在具有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完全独立完成。
3、简捷性,教学认识完全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避免了一般认识过程中的无数次尝试、失败和曲折。如太阳系运行的轨迹和规律,人们摸索了上千年,而现在学生通过几小时的学习就掌握了。
4、教育性,学生进行认识的过程同时是接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发展说;这种观点认为认识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而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所以认识过程也就包含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之中了。
因此,把教学过程的本质概括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更为恰当。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认识过程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它不包括学生的发展。学生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然是在认识过程中实现的,但发展高于认识。新的科技革命,要求教学由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认识过程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扩展资料:
德国哲学家与教育家J.F.赫尔巴特从唯心论出发,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观念的运动,即概念与概念、主要概念与从属概念之间系统化联结运动;至于概念本身并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把心灵固有的先验的理性概括,通过沉思默想赋予客观世界的。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4 个阶段:①明了:即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学习新课题的各个要素,达到正确理解为止。②联合:建立新概念与已知概念的联系。③系统:突出主要思想,把知识整理成贯通的系统。④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系统知识进行练习作业。
赫尔巴特所强调的是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忽视感性认识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理论脱离实践。他的教学阶段是脱离具体教学内容特点的,带有形式主义性质。但是,赫尔巴特运用心理学来解释教学过程,最早提出和论述了教学阶段问题,明确地把教学当作一个过程来研究,这些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性的认识活动。他要受到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制约,从生动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实践。
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她面临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学生是以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具有简洁性。
学生的学习受到身心发展的制约具有制约性。
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的身能动性的影响所以它具有引导性。
答--教学过程的本质就在,你所教的学生的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查找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纠正的。
第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学生的认识对象特殊
2,学生的认识不同于其他个体的认
识
3,学生的认识不同于人类历史的总体
认识
4,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要掌握知识
技能,同时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
第二,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
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个性情感发展的
过程
3,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
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但这两种活动却有着不同的性质。一方面,在教师教的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客体,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另一方面在学生学的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表现在:①间接性与简捷性;②交往性与实践性;③教育性与发展性;④引导性与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