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其十五)内容 作者简介 赏析 译文

2025-04-04 23:20: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内容: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赏析:
《李诗直解》云:此因胸怀不遂而生迟暮之感也。《唐宋诗醇》卷五:突然而起,四句三折,格力极健,要是倒装法耳。此诗的倒装句法和夸张手法历来备受称誉。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李白最善用之。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作者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属于抒愤诗。 “曾记当年骑竹马,而今便是白头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怎么就已经白发上头了?无怪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哀叹青春易逝、光阴难留、人生如梦。但李白与众不同,他一来就出口不凡:白发三千丈!猛一下把个满头银发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银丝却一直飘洒流荡而去,消失在无穷远的地方!当这一震撼人心的镜头淡出以后,他才向你吐露内心的哀愁,指出白发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征老迈的白发,意味着走向老迈的过程是一个冷峻无现实,而对于“老之将至”这一警告,自己还是深感突然、手足无措,不免发出由衷的哀叹!
  一般人都怕“老”,但最怕的是紧跟在“老”后面的“死”。一般人都怕“死”,是因为对“死”的本质毫无了解,又受了无神论者披着“科学”外衣的、反科学的“解释”的误导。然而,确实有许多人不怕死。他们明白“死”的真正意义,其中许多人还能预知死期,真正做到“视死如归”。读了此诗,如有“当头棒喝”之感,因而对“生”与“死”这个重大问题严肃地考虑,甚至探究一下“视死如归”者的人生妙谛,你就充分体现了这首千古名作的不朽价值。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