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
金属材料强度
金属及合金主要是以金属键合方式结合的晶体。完美金属的理论抗拉强度是指与结合键能(结合力和结合能)相关的材料物理量(双原子作用模型),其影响因素可以从该模型去考虑(如温度、键能、原子间距、点阵结合方式、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等,这些在金属材料学应该都有);
由于实际的金属及合金材料并非完美晶体,存在点、线、面缺陷(空位、位错、晶界相界等)或畸变,为此材料强度远低于它的理论强度。从缺陷的角度去考虑材料强化。工程及应用中最广的的屈服强度,该强度发生在材料的塑性变形紧密相关,可以从金属滑移及其机制去分析材料机制,(如位错机制等,阻碍位错运动的方式都为强化机制,如细晶强化、时效、固溶、形变强化)
2.
钢的强化方式:
钢一般指在铁碳相图中碳含量小于等于2.1%的一类铁合金;其强化方式可以结合理论进行推广。在考研相关问题中可以以有马氏体相变的钢为例进行述说。
结合化学成分、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奥氏体细晶强化,展开说明。
3.强度提高途径则根据各类影响因素去归纳(热处理、合金成分调整、形变硬化……)
最后预祝考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