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时不舍得花钱的老人,骗子一骗就是几十万?

2025-04-01 09:58: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究人员在为期6年时间的调查中,通过各类电话销售诈骗法追踪评估了935名脑部健康老人的“防骗意识”,检测参试者发现“这是陷阱”的速度。结果发现,约一半人出现了一旦接了未知来电就难以挂断、长时间倾听“销售员”宣传等上当受骗的倾向。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研究人员对参试者进行每年一次的详细认知测试,结果显示,151人被诊断出患有老年痴呆症,255人患有轻微认知障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诈骗试验中无法识破骗局的参试者患认知能力下降或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有防骗意识者的2倍。


研究人员表示,“防骗意识”丧失预示认知能力下降,可能是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记忆和思维受损之前,已经出现了社会判断能力的变化。他们提醒,容易上当的老年人家属应警惕未来有迷路、走失等更加危险的事情发生。

家人正确引导是关键


近些年频频曝出老年人疯狂购买保健品的事例,这些行为令儿女们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年人深陷其中?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漪。 

杨漪告诉记者,老年人痴迷购买保健品而引发的身心问题十分常见,自己也曾接诊过不少患者。这时,家人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劝导老年人正视身体疾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身边无子女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孤独、没有依靠成为侵扰老年人的最大心理问题。”杨漪说,那些保健品销售员愿意花时间陪在老年人身边,爷爷长奶奶短地叫着,嘴巴像抹了蜜一样,自然深受老年人喜爱。 

商贩采用情感攻势,隔三差五送米送面、嘘寒问暖,在家帮助老人修缮生活用具,代替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长期执着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多数都是被那份"孝心"所打动。”杨漪告诉记者。 

回答2:

因为老人大多数都经过贫困的年代,所以他们很明白钱的重要性,但是骗子的花言巧语太具有迷惑性了

回答3:

因为骗子能揣测老人的心。能抓住老人的消费者心理。

回答4:

大多数的上当受骗,都是一时把控不住自个,总是心存太多的幻想,所以才会被不着边的忽悠。

回答5:

因为这些骗子一般都是骗老人,可以暴富的,抓住了老人的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