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系到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国家现代化的持续动力和必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议》再一次强调了这一要求。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从国际和历史经验看,新兴国家的崛起往往与其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无论是一个多世纪前英美经济实力的增强,还是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以及亚洲“四小龙”对西方的赶超,都有力地证明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先导性引领作用。从我国自身发展实际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有力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三步走”的战略和党的十六大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未来十年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资金、劳动力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为代价的,核心技术少、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式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以往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迫切要求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目前,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平均为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距离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11年和40%左右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造就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教育现代化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决不仅仅是教育设施、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决不仅仅是追求部分地区、少数群体的现代化,更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普惠、公平的高水平现代化;决不仅仅是限于传统学校教育教学单一模式的现代化,更是构建多元终身学习体系的现代化。
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必须全面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切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