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灵魂工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描绘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上海新一轮发展呼唤着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注入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因此,正确认识文化建设在阂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整合文化发展资源,设计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体现现代化阂行建设特色的思路框架,从战略角度大力推进阂行文化发展,对实现阂行新一轮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发展是城市文明的核心
城市是储存人类文明智慧的容器,也是不断创造前进的动力源泉。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与否,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其城市化的程度和城市文明的程度。从社会学的观点出发,狭义的城市化概念是由于近代产业的发展而发生的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质变;而广义的城市化概念是在聚落或者地域中城市的因素逐渐增大的过程,显示着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包括文化、科技、管理、组织、生产等综合因素的提高。显然,正确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文明的水平,决不能单纯以城市人口的增长而论。当代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实践表明,文化发展是人类城市化的演化核心,它们在强调城市发展中技术经济因素的同时,突出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营造出浓厚的整体文化氛围:建设具有各种风格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学校、公园等文化设施,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提高市民的自身素质;建设具有较高文化品味的住宅,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式庭院、法国的巴洛克式庭院、英国的田园风光式庭院,再配上园林、绘画、雕塑等现代艺术,使城市显示出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艺术魅力。
一般而言,城市化这个社会进步的过程包括生态过程、经济过程和文化过程这三种基本形态。最早的城市主要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尽一可能地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需事,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低水平的、不完善的社会经济架构。之后,城市有了大量的商品交换,兴建了各类市场,经济活动日益繁荣和兴旺,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经济特性明显的规模与形式。更高的层次是城市具有了文明的征服力,成为经济的中框和文化艺术的摇篮,在奠定现代经济实力的同时凸现出鲜明的文化特性。这三种形态可以相互并存和影响,在发展演变中循环提高、螺旋式上升。但只有同时兼备了生态、经济、文化这三个过程与形态,才诞生出具有高度物质上海农村经济200呜年第1期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城市与城市文明。
二、文化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要素以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构成的活的有机体。一定的文化的产生须以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产生作为基础和前提,同时,它又反映并积极地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而且这个反映是能动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为经济和政治活动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社会稳定发展时期,文化能引导人们认同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政治制度,促进经济、政治的持续发展;改革发展时期,文化则引导人们认同一定的经济、政治变革目标,促进变革的实现。
建设经济强区与打造文化大区坚实基础,是实现阂行区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姐妹篇。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鉴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我们在新一轮发展中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资源是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优势是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不断为经济注人新的内涵,在不断提高经济的文化品味和附加值中增强经济的动力、活力、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阂行建设上海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数字研发基地之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现代经济增长中文化的重要地位,文化要素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素质是企业领导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企业是生产力的载体,这个生产力并非单纯是物和先进设备,更是人和文化的力量,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建构企业的制度文化,把追求民主、平等,崇尚知识、诚信作为制度文化设计的核心,从而使企业既秩序井然、雷厉风行,又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其次,要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在广大员工中起到鼓舞驱动、凝聚、熏陶、评价和规范的作用,体现企业的向心力、感召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再次,要将企业文化外化为物质文化,使企业文化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产品或服务充分展现出来,让同样质量与数量的产品,在贴上这家企业的标签后就身价倍增。政府要鼓励和扶持一大批企业创建先进企业文化氛围,追求深厚文化底蕴,力争创出类似于“可口可乐”、“通用”、“大众”、“海尔”等品牌文化,使其产品及服务立于不败之地。
三、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进人精神生产领域,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大量涌现,文化产业迅猛崛起,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观念的变化带来越来越强劲的新产品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绿色文化”带来了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现代人文观念带来了休闲观光农业、文化特色旅游等等。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51%下降到2002年的约40%,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58.6%下降到约52%。2002年人均非基本生活必需品支出在1500元左右,占消费支出比重约30%,其中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与教育消费支出的增长都在20倍以上。据预测,我国居民未来的家庭收支中,子女教育支出将占30%以上,文化娱乐支出将占巧%,自我消费发展支出将占23%左右。2000年我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当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消费只有800多亿元,约占消费能力的1/3不到。预计到2005年,我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文化产品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上海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发展文化产品,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要以市场为导向,塑造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理顶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应密切跟踪当代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做好产业规划,形成有阂行风格和阂行气派的文化产业体系,要突出有特色的支柱产业门类,抢占新兴产业、边缘产业的桥头堡,兴名牌、推精品、出力作。
四、先进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城市是自然和社会的连接点,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一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不仅表现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表现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才会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从而获得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而且,一个城市文化与其他城市文化的差异越大,城市的特色就越鲜明,品牌效应就越强烈。如法国巴黎城市文化的埠求是世界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文化之都、欧洲经济之都,真实反映了巴黎以浪漫个性对现代化的追求。
世界历史和现实表明,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实现,文化建设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把文化作为凝聚主要领域的关键因素,使各个领域之间进行系统组合与互动,才能真正启动现代化的进程。在经济现代化中是以文化(包括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为其深厚基础的,而社会现代化则以文化为内核,人的现代化更是直接以文化作为主要标志。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摆脱了以往作为经济发展外生变量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内生主导因素而具有特殊意义。也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文化经济时代。
当代中国正进行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引发着思患意识与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引发着思想意识与文化精神的深刻变摹,这种变革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趋向的新的社会主义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场变革中,必须深刻领会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要能够极大地促进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要以先进文化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增强阂行社会经济的辐射力和吸弓!力;先进文化要具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性,不靳为阂行城市现代化发展注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促进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强大动力。
阂行区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区委、区政府“汀造文化大区坚定基础”的发展思路,把文化建设看作是促进阂行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灵魂工程。具体来醉,要重点打造以下四个子工程;一是要把“以人为本”的阂行文化发展内晒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凝聚工程,形成’‘海纳百川、诚信友善、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要把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互功作为建设城市现代化的时代工程,争取率先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现代化。三是要创建阂行文化标志作为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形成创新意文化、现代居住文化、生态休闲文化等三大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阂行投资、创业、居住与生活。四是要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文明工程,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通过科技与文化的“合璧”,提升阂行产业和城市能级,快速打造阂行新一轮发展的崭新形象,为建设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