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七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改嫁.》这篇短文问题的答案

2025-02-23 16:32: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像对母亲一样。
父亲稍大一点的时候,大约十岁左右就给地主家当半拉子。他说啊,大冬天放牲口冷啊,脚冻得疼的真受不了,看见山上的老牛拉泼屎都想把脚插进去暖暖啊。有时放牲口回去晚了,东家没有饭了,就给几个冻豆包,自己在灶坑里烧烧吃。当了几年半拉子,就从望奎来到绥化,在绥化火磨当力工,那时就叫住地方。后来又到张维屯脚行当搬运工,当劳工回来后,参加了革命,在张维区政府当武装部长,那时区长是李俊清。后来他得了重病,还没等病好,区里的人就随军南下了。父亲病好后还是回脚行去当工人。以后我们长大后问过爸爸,为什么区委南下后你没赶上去呢?爸爸说,区委南下时走得非常急,没有给他留下话,又不知到哪里,病也没太好,就没赶上。即使这样,父亲对党的感情也没有变。他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我的命是共产党给的,我谁也不信,就听共产党的”。
父亲的性格很倔强,那真是一个红脖子汉啊。小时候的艰苦磨炼使他造就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去当劳工的时候,我的姑父正给日本人当薄役,他说那桌子上、地上的免役帖子有的是,随便拣一个就好使。可父亲就是没跟姑父讲。建国初年,家里的孩子多,生活困难,当时工会要救济他,他摇头坚决拒绝,不接受,说他根本不困难。后来工会派人把钱送到家,他硬是又送了回去,他觉得接受救济是耻辱。在他当武装部长下乡的时候,有一个干部和农村妇女胡扯,让他好一顿揍,最后那个人让区长给开除了。
父亲在我们的面前,那是绝对权威。他要是处罚我们,那是特别严厉的,你要是不认口服输,那绝对不饶。有时候爸爸不在家,我们连疯带闹,妈妈随便说一句“你爸回来了”那就像金箍咒一样,立时全消停。他说谁就得听,决不许反驳。他有句口头禅:“真理只有一个,除毛主席之外谁也找不着”。他有好多的规矩,必须遵守。比如:别人家的东西一点也不许动,吃饭时不许说话,父子不同席,过春节必须给父母磕头才能吃饭,给父母拿东西必须双手递,不许敲筷子敲碗,对父母必须说实话,长兄为父……,这些规矩都遵守照办,到现在为止我也不认为是多余、不对。相反,倒是这些规矩给我们养成了好品德、好习惯、好作风,使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处处检点。弟兄们现在回忆起来也认为:没有父亲的这种统制和管教真不行,那家里真的会闹得翻了天。
我不完全赞成“棍头出孝子”的观点,但我赞成对子女要严格、严肃的教育。其实,父亲对子女的功过是非的赏罚是有度的。当我在学校里得到表扬和奖励时,他是很高兴的,也勉励我们好好努力,不要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