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1
姓: 李
由来: 专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全国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 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zhuan)顼(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理),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 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后主;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清代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秀成,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近代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祖籍广东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广东潮州人李嘉诚等等。
排名: 2
姓: 王
由来: 根据专家考证,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即超过8000万人,是中国第二大姓。王姓来源众多,但有一些共同点,即大多为帝王的后人自称为王氏。出自姬姓之王有三支。一是周文王第15个儿子高的后裔,因本来为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陕西、河北等地;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被废为平民后,世人因其原来为王族称之“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山东胶南县、山西等地;三是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的孙子在战败后逃往泰山,因原为王族,就也以王为姓。出自子姓之王,是王子比干的后代。比干被昏君纣王剖腹致死后,其居住在河南卫辉的子孙改姓王,这支王姓后来又发展到天水、东平、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等地。出自田姓之王,田姓为战国齐国之君,为秦所灭后,齐人仍称其“王家”,后也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今山东昌乐、河南开封等地。其他还有一些王族改姓王。此后,王姓发展迅速,在西晋末年后逐渐迁往江南。唐朝时王姓主要迁往福建,也有迁往四川、安徽、江西的,北宋时期,主要迁往江苏、浙江一带,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王姓迁往广东等地。明末开始,王姓陆续有人迁往台湾。在中国历史上,王姓称王称帝者14人,先后建立新、汉、郑、燕、前蜀、闽、安阳、极乐等政权。王姓最显赫的时期是六朝时代。在此300多年里,王姓与谢姓并称望族。而其他时代也是英才不断,如西汉有王昭君;东汉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家王桀;魏晋有医学家王叔和;大将军王敦与堂弟王导一时权倾天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学家王勃,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数学家王孝通,医学家王冰;宋朝王姓最杰出的人物是王安石,他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元朝有戏曲作家王实甫;明代有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清代有农民起义女首领王聪儿,文学家王文治;近代有学者王国维;现代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 海外的华人也不乏人才,如“电脑大王”王安,曾被列为美国十大富翁之一;企业家王嘉廉;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副主任王佑曾;“太空人”王赣骏是著名科学家。
排名: 3
姓: 张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排名: 4
姓: 刘
由来: 刘姓为古帝尧的后裔之姓。尧姓祁,传说尧的后裔祁刘累为夏养龙,因饲养不善,死了一条母龙,他怕夏帝惩罚,就偷偷逃到河南,他的子孙就以刘为姓,这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刘累后裔中的一支被周成王封为杜伯,杜伯儿子的曾孙士会因国内动乱逃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居住在今陕西一带。西汉时,刘邦赐刘姓与一些少数民族和项伯之族,后刘邦与匈奴结亲,将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因匈奴跟母姓的习惯,所以匈奴人有许多均姓刘。由于汉朝的强盛,刘姓人口也随之极大的发展起来,早期刘姓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晋朝开始刘姓迁往福建,约在唐朝时迁往两广。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刘姓掌握政权时间久,享有特权,是人口能够得到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姓涌现的人才也非常多。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数千人编写《淮南子》,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为中国目录学之祖,还有训诂学家刘熙;东汉有书法家刘德升;三国时魏有哲学家刘劭;魏晋时有数学家刘徽;西晋有将领、诗人刘琨,及“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东晋勇将刘牢之;南北朝时刘姓多文人,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其著有《文心雕龙》,学者、文学家刘峻;隋代,有经学家刘炫、刘焯,农民起义领袖刘元进;唐代理财家刘晏,史学家刘知几,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诗人刘长卿,散文家刘蜕;北宋史学家刘恕;南宋有词人刘过,画家刘松年;金国有文学家刘迎;元代有学者刘因,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明清时代刘姓有许多人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如刘通、刘六、刘七等等,此外,画家刘钰,诗人刘体仁,小说家刘鹗;现代有诗人刘大白,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共产党员刘胡兰等等。 刘姓约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五点四,超过6000万,是中国第四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