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活他们的学习英语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为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1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
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2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3 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 预习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针对中学生普遍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预习。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难易程度,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学生的预习提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注意发现问题。同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预习的重点,所以有具有启发学生把握重点的.作用。另外,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科技读物和参考书,让学生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好的引入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具有良好的自学愿望。 引入新课的方法有:温故知新法,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法,演示实验法,求异思维、展开联想法,理论推导法,列举不足法、提供需要,设疑法,讲故事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引入方法。课讲完后,学生的欲望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地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生活中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不自然地产生想要解决此问题的想法。
3. 新课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开展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普遍没有自学的习惯,把自学当作阅读黑体字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共同进行讨论是有必要的。它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 。
第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力是物理学习认知活动的门户和源泉,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智利条件。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首先让学生在观察中明确观察的目标,从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抓住最主要方面的东西,排除无关或次要方面的东西。
观察的敏锐性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观察时迅速作出反应,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并获得观察对象的有关信息;其二是指观察时能从平时不大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发现新的线索,善于发现易忽略或不易发现的东西。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的准确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求量的方面应该准确。在观察各种量度工具时,要求能正确的读数,并使读数达到仪器的精密范围。观察者应能从所观察的诸现象中找出差异和区别,精细地分辨出各种事物和现象。
接着,培养学生观察的深刻性。
要求学生观察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深入到现象的质。 最后,培养学生观察要全面性。要求学生能从事物或现象的各个方面,从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观察。从空间上讲,即注意局部又注意整体。从时间上讲,即注意现状又注意过去和未来。对事物间的联系不仅要看到变化的结果,而且要看到产生变化的原因。即不仅注意观察物理现象本身,还要注意观察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 因此我们应该用实际的实验来代替已往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而不是为学生讲解实验过程和怎样操作。开展各种活动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