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断裂作用。基底岩石受到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形成各类变质岩。总体上,与整个云开地体基本一致。
1.区域变质作用
本区域出露的变质地层为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层,主体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偶见更早变质作用的遗迹,在英桥地区混合岩,曾获得混合成因锆石U-Pb法年龄827×106a(简平,1989)。
前寒武纪—寒武纪变质岩中,片理、片麻理发育。常见变质矿物有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石榴子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还有夕线石、透辉石、绿帘石等。变质相以绿片岩相-角闪岩相为主。根据矿物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绿片岩相绢云母带(绢云母+石英)、绿片岩相黑云母带(黑云母+绢云母+石英+绿泥石)和角闪岩相石榴子石带(夕线石+石榴子石)。
2.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是区域变质高级演化的产物。在本区域的前寒武纪地层主要由各类混合岩组成。混合岩主要为混合质片岩、条带状混合岩、条纹状-眼球状混合岩、阴影状混合岩等,部分地区发育混合花岗岩(如博白宁潭混合花岗杂岩体)。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的围岩主要是混合岩。
混合岩中,按混合岩化程度不同可划分为由条带状混合岩和混合质片岩组成的局部混合岩带、由条纹状混合岩和眼球状混合岩组成的混合岩带以及由阴影混合岩、均质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组成的混合花岗岩带。
根据同位素年龄资料,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从震旦纪晚期已经开始(简平,1989;陈辉琪,1985)。
3.断裂变质作用
本区的断裂变质作用叠加在区域变质作用之上,沿断裂带平行分布,形成变质岩和混合岩,是海西—印支期的产物,部分为燕山期(李赋屏等,1995)。
4.接触变质作用
本区的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表现在岩体接触变质带产生夕卡岩化、角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