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时代和环境的不同造就皇帝称谓的改变,具体表现在:
1.大隋一统,二圣临朝
南北朝末年,中国历经260年多的纷争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在隋文帝时,山河一统,胡汉一家的和谐局面再次出现。这一时期国泰民安,隋文帝拥有充足的理由自我膨胀,他认为只有救世主,圣人,这些称谓,才可配对他自认的“骄傲"。
加上独孤皇后上班下朝,恩爱相随。大事小情荣辱与共,俨然一副模范夫妻共治国家的局面,皇权被“愉快地"分享,大臣们为奉承和便利,二圣之称就此传开。
2.则天大圣,女主当朝
伴随着历史的演进,二圣临朝在唐朝再次出现,皇权又一次被分享,只是这次依旧牵强,很快武曌登位,更朝换代,这令唐代的公主们躁动不已,一条女人登上权力中心的成熟轨道出现了,女主当朝,谁说不可!
韦皇后的被杀,李隆基的继位,却让二圣临朝,变得隐晦,皇帝依旧不知廉耻被人颂为圣人,而皇后们却永远不能了。
3.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唐朝解体后的五代战乱纷纷,为天子者只需兵强马壮就可以。务实的称呼远比圣人要更有号召力,官家应运而生 。一时中华大地遍地官家,绝对权力在节度使间争来夺去。好不容易黄袍加身,却自称圣人,早已被人笑掉大牙。
赵匡胤横空出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响彻千古,低调务实,砥砺奋进也没有恢复,中华一统,更没有资格称“圣人""了。而随后胡汉之间,数百年的纷争更让“圣人”无暇提起了。
在臣子或老百姓日常对当朝皇帝的称呼一事上,每个朝代不一样很正常,这和统治阶级宣扬的文化有关。
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特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称圣人说明皇帝地位更高,称官家说明皇帝和臣子关系更亲近一些。
一开始还是秦始皇自己称自己为始皇帝,后来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叫法,唐朝是圣人,宋朝是官家,明朝是万岁,清朝是皇上。
因为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唐朝叫自己的帝王为圣人,宋朝的是官家,明朝是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