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37℃
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1℃~37℃,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
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有轻度变化,例如:下午较早晨体温相对要高,但一般相差小于1℃;进餐后、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体温也可有轻度升高;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或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使体温略有升高;妇女在排卵期和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
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
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
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故有弹性和韧性。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许多附属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温
百度百科-皮肤
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皮肤的温度象体温一样恒定,其实这是错误的。人体组织器官和皮肤随部位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人体肝脏的温度最高,其次是血管和肌肉,最后才是皮肤。皮肤的温度一般都低于37℃,它受皮肤内血循环和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规律是躯干比四肢高,四肢近心端比远心端高,血循环较丰富的头、面及掌跖处皮温也较高,最低的是耳壳、鼻尖及指端,外界气温的变化对皮肤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例如夏季时胸部皮肤温度为36.6℃,大腿处为33.6℃;到冬季时胸部为36.4℃,手部温度仅有10℃左右,相差很显著,保温不得当,很容易发生冻疮。
皮肤的微循环对体温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当体内外温度升高时,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加,流速加快,血管扩张,出汗增加,以散发热量;反之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皮肤的温度象体温一样恒定,其实这是错误的。人体组织器官和皮肤随部位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人体肝脏的温度最高,其次是血管和肌肉,最后才是皮肤。皮肤的温度一般都低于37℃,它受皮肤内血循环和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规律是躯干比四肢高,四肢近心端比远心端高,血循环较丰富的头、面及掌跖处皮温也较高,最低的是耳壳、鼻尖及指端,外界气温的变化对皮肤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例如夏季时胸部皮肤温度为36.6℃,大腿处为33.6℃;到冬季时胸部为36.4℃,手部温度仅有10℃左右,相差很显著,保温不得当,很容易发生冻疮。
皮肤的微循环对体温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当体内外温度升高时,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加,流速加快,血管扩张,出汗增加,以散发热量;反之,体内热产生低下,外界温度较低时,皮肤血流量降低,流速变慢,血管收缩,防止从皮肤散失热量。许多人认为饮酒可以祛寒,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饮酒后可以使皮肤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以暂时起到温暖皮肤祛寒的作用,但同时也更加快了体内热量从皮肤散失,一旦酒精作用消失,便更觉寒冷,而且过量饮酒大醉时,皮肤微循环血管调节功能麻痹,对寒冷的抵抗力大大减弱,很容易发生冻疮、冻伤,所以在冬季不提倡饮酒取暖,更要禁止喝得酩酊大醉时外出。,体内热产生低下,外界温度较低时,皮肤血流量降低,流速变慢,血管收缩,防止从皮肤散失热量。许多人认为饮酒可以祛寒,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饮酒后可以使皮肤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以暂时起到温暖皮肤祛寒的作用,但同时也更加快了体内热量从皮肤散失,一旦酒精作用消失,便更觉寒冷,而且过量饮酒大醉时,皮肤微循环血管调节功能麻痹,对寒冷的抵抗力大大减弱,很容易发生冻疮、冻伤,所以在冬季不提倡饮酒取暖,更要禁止喝得酩酊大醉时外出。
36到3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