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怎么来的?

2025-02-25 03:05: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中国,特别是南方农村,本来就是人多地少,人均有时候连1分地都不到。都指着种地根本不行。而且在很多地方,化肥,种子,农药,柴油和地膜等农资越来越越贵,而国家收购粮价格确实不高,农民种得越多,亏得越多。索性只种够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和家庭口粮就好了,绝不多种。
好多人都是把自己家名下承包的地转包给别人,只要对方能把国家收购任务完成即可,而自己全家都去打工活着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
中国除了东北和新疆外适合或者说有条件搞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其它地方或者因为自然条件或者由于社会原因,是无法搞大农业的,所谓农业生产效率是无法提高的。
你说的城市化进程造成农业用地减少,确实存在,但有限,不是主要或重要原因。

回答2: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以及结合我国内发展阶段的的现实情况,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处在接近“拐点”阶段,理论上可以认为,是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过程中,工业部门一时没有相应的容纳量,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失业现象,我认为是结构性失业。
但是考虑到政策的事实,那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走现代化道路,征用了不少农村征地,使得农村大量土地都被用以贡献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于这部分土地相应的农村劳动力便剩余下来。
你所考虑的其实比较全面,在城乡互动的过程中,基于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在传统农业中难以获得富裕生活,便进一步促进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的发生;同时,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含量提升也有所作用,但是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农耕依然处在自然农耕、自给自足的阶段,我认为这一方面因素不是最重要的。

回答3:

房价飞涨,粮食价格不涨。
你要是农民你还能安心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