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什么名胜古迹

2024-12-16 00:46: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保定大慈阁

大慈阁始建于金朝(公元1227年)。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慈阁是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

2、保定清西陵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

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清西陵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

3、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4、万里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5、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北

回答2:

河北名胜古迹太行风情
  
   太行山巍峨雄伟、绵延起伏,是河北省的两大山脉之一(另一山脉为燕山山脉)。如果把丘陵和山间盆地计算在内,总面积约:西南走向。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使这里的地表形态千差万别、岩性复杂多样,山地因岩性不同而形态各异,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主体山脉海拔1000--1500米。位于太行山北端的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为河北第一高峰。这里水资源条件较好,适于森林和多种生物生长,矿产资源丰富。
  
  嶂古岩
  
   嶂石岩风景区位于石家庄市西南100公里处,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74米。景区内叠起三层赤壁峰林地貌,以丹立翠横的伟岸、峻峭挺拔的雄风,蹯踞于苍茫辽阔的太行山中段,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北方众多旅游胜地中一颗璀璨明珠,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嶂石岩自然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主脉中段,三层陡崖,每层陡崖高度在100-200米之间,南北绵延达10公里。在两层陡崖之间,是坡度较缓的平台,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页岩形成了天然栈道,通行。平台上的原始次生林,春夏翠绿如碧,秋季红林似染。三叠崖壁由浅红色石英砂岩构成。远远望去,丹崖赤壁,高耸云天,蔚为壮观。自山顶而下的平台,当地人称之为顶栈、三栈、二栈。 嶂石岩的景观大致可概括为"三栈牵九 套,四屏藏八景"。九套即接连三栈的九条山谷,包括东面的石人寨沟和西侧的肩膀台沟、西三套、嶂石岩沟、大北掌沟、槐泉峪、回音谷、大西沟、冻凌背峪。四屏即四处相对独立的风景区,包括东侧的九女峰景区和西侧自南而北排列的圆通寺、纸糊套、冻凌背景区。四大景区有8处胜景:"九仙聚会"、"岩半花宫"、"睛天飞雨"、"回音巨崖"、"冻凌玉柱 "、"重门锁翠"、"间悬 钏"、""。三线四屏、九套八景之间路相连,120个景点连珠缀串,迤债展开,其中有名的四大绝景为圆通寺的"乳泉"、西套的"晴天飞雨"、纸糊套的"天然回音崖"和冻凌背的"冻凌玉柱"。
     赵州桥
  
   安济桥座落在赵县城南的河之上,因赵县古时曾为赵州,所以一般称为赵州桥。 安济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跨径37.02,拱矢7.23。桥 的结构十分厅巧,从整体来看,是一座单孔弧形桥。但它却是由 28道拱纵向并列构成的。特别是在大拱的拱肩上各建造了两个小 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灵秀丽,使石桥的造型 分外美观。 安济桥在建造上有其独到的特点:桥 身为单,跨度大,而弧 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四辆行走;敞肩拱的运用, 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 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 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 补;桥台基址没有特殊设置,采用天然地基,等等。 安济桥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高,而且造型艺术也很优美。它 的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巨身空灵,雄伟而秀逸,稳重且轻盈。 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各种蛟龙、兽面、竹节和花饰 等,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新颖。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 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实不过誉。
  
  西柏坡
  
   平山县西坡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刘少厅为书记、由朱德、董必武等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刘少厅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 10月 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从而大大推动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开展。
     
  抱犊寨
  
   抱犊寨的佛教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山阴十八池东侧,至今保留着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492)比丘僧,比丘尼的题名刻石,是山上年代最早的石刻。唐代,抱犊寨的佛教达到鼎盛时期,留下了大量的石刻造像。在山阳蚊龙洞内外,存有100多尊佛像,大者数米高,小则如鸡蛋大小,反映了唐代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在洞外石壁上,还有一座供养人像和唐代贵族妇女出家制度,更是弥足珍贵的佛教文物。
     
  沧州狮子
  
   沧州,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这里自古门派林 立,精英荟萃,多出拳师剑客。而今众多的武馆、 拳社则是人们习武健身、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沧 州南部的吴桥是举世闻名的杂技之乡。“上至九十 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成为 千古佳传。在沧州习武成风,有着普遍的传统。
   沧的铁狮子更是闻名遐迩。 沧州狮子是我国最大 的一个铁狮子,在沧县旧 州城内。铁狮通高5.4米,身高3.8米,长5.3米,身躯宽约 3米,重40吨以上。铁狮头南尾北,身披障泥,背负巨大 仰莲圆盆,前胸和臀部铸有束带,头部毛发作波浪形披 垂颈部,昂首怒目,巨口大张。它肌体矫健,四肢叉 开,似仰天怒吼,又似疾走急驰。 据《沧县志》记载,在铁狮头顶和颈下各铸有“狮子 王”3字,右项和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7字,左 肋有“山东李云造”5字,头内有“窦田”、“郭宝田”5字。腹内及牙内外还铸 有金刚经文。可惜,现在大都已模糊不清,只有项下“狮子王”3字尚依稀可认。 铁狮自铸“大周广顺三年铸”,因而确知其为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三年(953 年)铸造。
   它的铸造工艺很高,据分析,系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而成。范块 类型、尺寸不一,仅四肢和左右肋的范块就有13种规格。初步统计,总计用范509 块,尚不包括腹、爪及已残部分。这充分表明,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铸造工艺 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显示了我国铸铁工艺的高度成就。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华里处,距北京120余公里。陵区东起梁格庄,西至紫荆关,南到大雁桥,北止奇峰岭,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北依层峦叠嶂的永宁山,南傍蜿埏东流的易水河,青草萋萋,古树参天,风景雄伟而幽美。
   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清顺治帝陵建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昌瑞山下。到雍正帝时,其陵址开始也建在遵化县九凤朝阳山,但堪舆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沙石,实不可用",遂废掉。命亲王允祥和两江总督高其倬为其另选万年吉地,最后认为易县永宁山下(太平峪)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沙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上吉之壤”,决定在此建陵。后乾隆帝为不使两处陵冷落,降旨:“嗣后分葬于遵化和易县,遂形成清朝东、西两大陵墓。以其方位称易县陵区为西陵。清雍正至光绪历时185年,把西陵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陵墓建筑群。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有宫殿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包括4座帝陵(仄陵、昌陵、慕陵、崇陵),3座后陵(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3座妃圆寝(泰陵妃园寝、昌陵妃园寝、崇陵妃园寝),还有王公、公主园寝,共14座。这里埋葬着4位皇帝、9位皇后、56位嫔妃以及王公、公主,共计76人。
     白云洞
  
   白云洞风景名胜区位于临城县中部,距县城西6公里,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80公里,距北京市350公里,距离天津市450公里,西距太原市320公里,南距邢台市50公里。景区东去16公里有京深107国道和铁路线,坐火车、汽车到镇内下车有专车通往白云洞。
   该景区包括溶洞、岐山湖、天台山和县城的普利塔、息波亭以及溶洞以东的唐宋邢瓷窑遗址。上述自然与人文景观构成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1989年该景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白云洞是1988年7月发现的,1997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探明并开放的洞穴有4000多平方米,游线全长3000多米,洞内常年恒温17℃,初步探明有5个较大洞厅,最大洞厅约2170平方米。该洞内岩溶造型类型齐全,单位面积景观载体密集,风景形态瑰丽,微观景物覆盖面大,原始本底保存完好。整个封闭空间都充满了琳琅满目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石帘、石瀑布、石莲花等碳酸盐造型,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造型博物馆。第一洞厅宽敞宏伟,有山有水,一片人间和平景象;第二洞厅垂帘悬幕,富丽堂皇,犹如天堂;第三洞厅怪石林立,阴森恐怖,颇似地府;第四洞厅是溶洞中最奇、最险、最长、最深、最幽,被专家称为"最具北方溶洞代表性"的"龙宫",于1993年"五一"向游客敞开了宫门。第五洞厅蜿蜒曲折,犹如迷宫。据此称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和"迷宫洞"五个洞厅。白云洞的对外开放,填补了河北省溶洞旅游的空白,为燕赵旅游金带上增添了一颗璀灿的明珠。

回答3:

邯郸市名胜古迹

邯郸市
赵邯郸故城*
在邯郸市。历经8王,共158年,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赵都的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余脉,土筑残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龙台、北将台、南将台等,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龙台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当时主要宫殿基址,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丛台
在邯郸市内。相传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为阅兵与歌舞而建。原名武灵台,登台纵览古城,楼阁园林,湖光山色,尽收眼帘。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诸榭,以战国时燕将乐毅号望诸君命名。台北有七贤祠,内有燕赵名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的塑像。现丛台已扩建为丛台公园。

学步桥
在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据文献记载,原为木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桥。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谓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人步履优美,燕国寿陵的少年前往学步,不但没有学会赵国的步法,反而连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记了,弄得不会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回车巷
又称蔺相如回车巷,在丛台区。

左权墓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南艾铺十字岭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安葬在涉县石门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郸。

响堂寺石窟*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分南北两窟。窟内石雕精美,闻名遐迩。和村东石窟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王朝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邺都(今临漳县),一是晋阳(今太原市)。响堂地处两都来往必经之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营造宫苑,凿窟建寺。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是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北响堂寺石窟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之腰和村东。山势高峻,多峭壁悬崖。石窟筑于山壁,分南、北、中三组,每组有一大洞。共9洞。中组释迦洞前有拜殿檐阁,窟外两侧各雕一高大天王。大佛洞宽13.3米,深12.5米。坛上坐佛高近4米,肌肉丰满,线条柔和,面部虽经千年风日侵蚀,仍圆润光洁。刻经洞内外壁上满刻经文,旁有石碑,记北齐天统四年至武平三年(568-572)唐邕写《维摩诘经》等4部经书的经过。笔锋犀利,刚劲挺拔。

南响堂寺石窟第七号窟外景。第七号窟为北齐时所凿制,窟前雕出华美的仿木建筑窟,表明这是一座外貌模仿佛塔的洞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黑龙洞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神麇山北麓的滏阳河边。又称龙洞珠泉。石洞深邃,洞下深潭,其色黛绿,清泉从岩缝喷涌,因有龙泉之称。与鼓山的广胜泉、滏阳泉及八字漳等汇流,为滏阳河的发源地。或谓泉水从沙际上涌,状如釜中水沸,故名滏水,又因位于鼓山南段(一名釜山)之阳,故名滏阳。洞前山峦映翠,河柳成荫,殿阁若隐若现。

武安市
舍利塔
在武安市东门里。砖砌八角十三层,高40米。此塔造型玲珑,外观挺秀。塔始建于北宋,历代均加修葺。

磁山遗址*
在武安市磁山镇东南约1公里的名河北岸台地上。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500年。发现有长方形直壁窖穴、组合器物坑、圆形半地穴式房址等遗迹。窖穴内的粮食经鉴定为粟。出土遗物有大量手制陶器、石器和骨器。磁山家鸡骨胳为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家鸡。以其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被命名为“磁山文化”。

定晋岩禅果寺
在武安市活水乡寺沟村东。始建于东魏,后唐天成年间(926-930)重修,以后历代多次维修,增修。位于一峡谷内,东、南、北三面为悬崖峭壁。现存有乌龙桥1座,单檐方塔3座,石塔14座,另有石造像5尊。塔均为砖结构。

明修城隍庙
在武安市内。

东魏石刻北丛井造像碑
在武安市西27.7公里阳邑镇。

战国古城遗址
在武安市固镇村及邑城镇。

汉代冶铁遗址
在武安市固镇村。

店子古城遗址
在武安市东宋二庄乡。

万年古文化遗址
在武安市南庄晏乡。

北安庄古塔
在武安市东南北安庄乡。

东大河古文化遗址
在武安市东南北安庄乡。

石塔
在武安市西北活水乡。

三世佛像
在武安市西北活水乡。

法华洞石窟
在武安市西石洞乡。

南岗古塔
在武安市南崔炉乡。

天青寺大殿
在武安市南崔炉乡。

牛洼堡遗址
在武安市崔炉乡。

邯郸县
黄梁梦
在邯郸县黄粱梦村,南距邯郸市区10公里。又称吕翁祠。黄粱梦古建筑根据唐代沈既济所作《枕中记》传奇而建。记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自叹久困,苦不得志,颇思建功立业,一享富贵荣华。吕翁授以青瓷枕,谓用此枕可得其志。时店家正煮黄粱。卢生倚枕而寐,自觉回到山东老家,娶妻貌美,后举进士,宦海浮沉,因功进为同平章事(宰相)。五子均为官宦,姻亲皆名门望族。在朝50余年,位极人臣。年逾80病终榻上。至此卢生翻身醒来,竟是一梦。吕翁在旁微笑,店主所炊黄粱未熟。卢生觉悟,随道士仙去。这一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宋代已有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重修扩建,面积13000余平方米。后殿称卢生殿,殿内有卢生石雕卧像,与睡榻相连,以整块青石雕成,床高2尺,长5尺,卢生卧于床上,头枕方形枕,两腿微曲,面目青秀,双目微闭,神态悠然,如临梦境。

赵王陵
在邯郸县西北的三陵乡和永年县温窑村一带。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王陵,共有五座墓地。每座陵墓各自修筑在一个小山包上。《邯郸县志·古迹》中记载:“赵三王墓,在县西北二十里,亦名三王陵”。《大清一统志》认为三王陵为“惠文、孝成、悼襄”三王的陵墓,即指此墓地。

圣井岗庙宇
在邯郸县内。

赵惠文王
在邯郸县北三陵乡。

赵孝成王
在邯郸县北三陵乡。

赵悼襄王墓遗址
在邯郸县北三陵乡。

永年县
弘济桥
在永年县城东2.5公里东桥村西,东西横跨滏阳河上。俗称东桥。为单县孔圆弧敞肩石拱桥。传始建于秦代,后屡经修缮,现存石桥为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全长48.7米,宽6.8米,拱券跨径24.8米。望柱上塑有狮子、猴、麒麟等精美动物,栏板上雕出桃、石榴和武松打虎等通俗故事。

朱山石刻
在永年县合会镇吴庄村北约1公里朱山顶上。又称娄山石刻,或称群臣上寿刻石。刻于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恰当赵王遂二十二年。赵王遂是汉高祖刘邦第六子淮阴王友(吕后时徙为赵幽王)长子。刻石系赵王遂与群臣在这里饮酒应对的历史记录。是河北最早的西汉刻石之一。

广府城
在永年县东南广府镇。

文庙大成殿遗址
在永年县东南广府镇。

滏阳河西八闸
在永年县东南西沿村。

元政治家、法学家价荣祖墓
在永年县南周村。

猪山石刻
在永年县西石北口村。

仰韶文化遗址
在永年县西石北口村和西阳城村。

古驿站、冉子祠、观音阁
在永年县城关西。

曲周县
郭企之纪念亭
在曲周县城。

馆陶县
卜子祠
在馆陶县西南河寨乡,原为子夏讲学遗址。

魏县
清学者崔东壁墓
在魏县城内。

旧魏县古遗址
在魏县城。

三世二品石坊
在魏县城。

唐郑国公张公谨墓
在魏县东边马乡。

明太祖葛丽妃墓
在魏县东边马乡。

成安县
元佛寺二祖塔
在成安县西北商城镇。

凤凰台
在成安县北道东堡乡。

毛泽东视察纪念室
在成安县北部道东堡乡。

赵长城
在成安县西北商城镇。

“汉大儒大小戴故里”碑及冢
在成安县东北北乡义乡。

大名县
狄仁杰祠堂碑
在大名县城东2.5公里的孔庄村北。又称大唐狄梁公祠堂碑,俗称狄仁杰碑。原狄梁公祠堂。狄仁杰(630-700),并州(治今山西太原)人。为武则天时名相。曾任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刺史,颇有政绩,当地人为之立生祠。死后,祠被毁。唐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重立祠及碑,碑通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碑文楷书,27行,行60字。记述狄仁杰一生政绩和伟业。碑体高大,字体秀美。

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
现藏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又称五礼之记碑,俗称双台五礼碑。原在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碑通高12.34米、宽3.04米、厚1.08米,重140.3吨,为全国最大石碑。原为唐开成五年(840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亲制《五礼新仪》颁布,并命大名府尹梁子美在北京(今大名东)立碑,因一时难寻碑石,梁竟将何进滔德政碑文磨去,改刻《五礼新仪》,由权相蔡京篆额,梁子美书丹,此举遭到爱国诗人陆游、金石学家赵明诚非议。据载,碑原立在北京(大名府)东门外,且有碑楼,后楼毁碑倒,断为10余块,埋于地下。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府顾玉柱派人掘出。1987年修复。现碑身宋代刻文磨泐不清,碑侧唐开成五年柳公权正书列街清晰可见,不仅保留了精美的唐代雕刻艺术和刚劲秀丽的柳体真迹,也是研究宋史的宝贵资料。

朱熹写经碑
在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碑无额无座,系长方形卧碑,通高1.8米,宽2.9米,厚0.3米。始刻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朱熹书丹,其弟子蔡元定刻,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刻,置于大名府学。内容系“太极说”,论阴阳八卦之理。此碑虽经明人翻刻,但朱子笔风犹存。

古城墙和四门
在大名县城内。

天主教堂旧址
在大名县城内。

涉县
娲皇宫
在涉县城西北14.5公里凤凰山上。俗称奶奶顶。此山西汉时名中皇山,后称唐王山。山脚有停骖宫、广生宫;山腰有娲皇宫,为奶奶顶的主要建筑,从山脚沿十八盘路可达。宫筑于高台石拱券上,为三层楼阁式建筑,高达20余米。前有拜殿,山壁凿有“拴马鼻”8个,以铁链拴住楼后壁,俗传楼内人满,铁链即紧绷,因有吊庙之称。阁内有石洞,原供我国古代神话中女神娲皇圣母像。山壁阴刻《法华经》,高达4米,残宽12.85米;《深密解脱经》高4.52米,宽7.05米。字体工整,挺拔秀丽,与响堂寺石窟刻经洞字体相似。北齐石窟内石佛已残破。

林旺石窟
在涉县固新镇林旺村清漳河北岸。三壁上方雕千佛。窟门右侧摩崖造碑一通。碑文记载该窟为齐故杨王府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营造,值北周灭齐,工程未就,后于隋开皇七年(587年)续造而成。窟位于邺晋故道一侧,风格与天龙山石窟有相近之处,为北齐至隋代地方石窟风格变化的重要实物例证。

响堂铺伏击战纪念碑
在涉县响堂铺村东南。这里群山起伏,山势陡急,邯(郸)长(治)公里从村前狭窄山沟蜿蜒而过,是军事上的险隘。1938年3月31日徐向前指挥八路军129师主力在此伏击日寇,消灭一O八师团400余人,击毁汽车180辆,缴获大量辎重武器,进而光复涉县城。这一战斗的胜利,对开辟和发展太行抗日根据地起了很大作用。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在涉县城西北4.5公里赤岸村。

清泉寺和固新拜古槐
在涉县西南固新镇。

清凉寺
在涉县北青塔乡。

莲花寺
在涉县东南关防乡。

鸡泽县
会盟台
在鸡泽县东北吴官营乡。

毛藻墓
在鸡泽县城隍乡。

窦建德城遗址
在鸡泽县西南双塔镇。

邱县
邱县古城垣遗址
在邱县西南丘城镇。

清真寺和汉墓
在邱县西南丘城镇。

明工部郎中邢伦墓
在邱县北古城营乡。

曲周古城垣遗址
在邱县北古城营乡。

广平县
民族英雄纪念碑
在广平县东北西张孟村北。

双庙
在广平县西南双庙乡。

肥乡县
平原君赵胜墓
在肥乡县南元固乡。

李沆故里
在肥乡县西大寺上乡北相公庄。

清古墓群
在肥乡县东北北高乡。

汉代古墓群
在肥乡县西南大西韩乡。

宋宰相李沆墓
在肥乡县城永安街西段。

临漳县
邺城遗址*
在临漳县城西南约25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古城遗址。分南北两城。北城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战国魏文侯都此。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破袁绍后以此为都城,于其西北隅筑3台,名铜雀、金凤、冰井。城内筑宫殿、衙署、苑囿等。十六国时期,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东魏、北齐均以邺城为国都。后赵石虎在此广筑宫室。南城为东魏高欢所建,北齐扩建后,规模宏大,豪华富丽。遗址现大部湮没,地面尚存铜雀、金凤两台遗迹。

铜雀台
在临漳县三台村。为东汉末曹操所筑三台之一。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筑此台,高10丈,殿宇百余间。后赵石虎时,筑五层楼于台上,高50米,并置铜雀于楼顶,高5米,舒翼若飞。又拙两井,井间有铁梁地道相通,叫命子窟,内贮珍宝、食品。北齐天保年间,征发工匠30万人大修三台。元未筑永宁寺于台上。台大部于明未为漳河冲毁,现存残址。经实测,南北长60米,东西宽20米,高5米。

魏元帝曹奂墓
在临漳县西南倪辛庄乡。

磁县
北朝墓群*
在磁县东南部漳河北岸。分布于以讲武城为中心、纵横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历史上长期认为是曹操设的疑冢,故有“七十二疑”之说。但据考古发掘,此地分布的古墓有120余座,皆为北朝东魏、北齐皇室、贵族墓葬。现已知的有东魏东昌王元诞墓、宜阳王元景植墓,北齐兰陵王高肃墓、武成帝高湛妻茹茹邻和公主墓、文昭王高润墓。磁县城南的“大冢”为其长子、袭爵渤海王的高澄墓“峻成陵”。说明此地为东魏和北齐在邺都之西营建的两个陵墓区。墓室结构一般为单室,墓道两壁及墓室有彩绘。每墓都有青石墓志一方,记载颇详。

北朝墓群出土陶俑之一,高约30厘米。

陶舞蹈俑,高21.5厘米。

墓道壁画—神兽

墓道壁画—仪仗图(部分)

陶武士俑,高48厘米。

陶镇墓兽,高47厘米。

陶文吏俑,高142.5厘米。
兰陵王碑
在磁县刘庄村东、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前。兰陵王高肃,一名高长恭,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能征善战,英勇无比,屡建奇功。军中将士作《兰陵王入阵曲》颂之,后为太尉。碑身宽1.2米、高2.27米、厚0.33米。正中篆额题“齐故假黄铖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十六字。碑两面隶书阴文,建有碑亭。

商代遗址
在磁县东时村营乡。

宋磁州古窑址
在磁县西观台镇。

Y3 发掘现场
观台窑址是磁州窑一处中心窑场遗址,位于磁县西南,距县城约40公里,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在漳河流域诸窑址中,是现存最典型、创烧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窑址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磁州窑遗址。

Y8 发掘现场

白釉黑花小口瓶,高31.8厘米。

绿釉迦陵频伽,通高45.1厘米。

白釉黑花瓶
战国讲武城遗址
在磁县东讲武城乡。

高欢墓
在磁县城南关。

城隍庙大殿
在磁县磁州镇。

东魏、北齐古墓
在磁县东北来村乡。

东魏茹茹公主墓淘老人俑—1979年出土,高31厘米。
北朝青瓷窑址
在磁县北部北贾璧乡。

磁州古瓷窑址
在磁县西都党乡。

(元)磁州窑—白地铁绘山水图枕

(金)—(元)磁州窑—白地铁绘牡丹纹瓶

回答4:

承德,保定,山海关,正定,邯郸是河北五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著名的有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西陵、满城汉墓、定州塔,邯郸赵王城遗址、涉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衡水景州塔(景县舍利塔)、北齐高氏墓群,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赵州桥、正定隆兴寺、邢台大开元寺、邢台唐帝陵、邢台殷商遗址、内邱扁鹊庙、沙河宋璟碑、崆山白云洞、天河山、邢台峡谷群、南和白雀庵等。

回答5:

1、清西陵、清东陵
2、保定直隶总督署
3、赵州桥
4、正定大佛寺
5、定州开元寺塔
6、定州迎泰门
7、邯郸赵王城
8、保定地道战遗址
9、平山西柏坡
10、喜峰口长城
11、涞源空中草原
12、涞源白石山
13、涿州塔
14、怀来鸡鸣驿
15、张家口大镜门
16、承德避暑山庄
17、白羊峪长城
18、金山岭长城
19、山海关、老龙头、姜女庙
20、燕塞湖
21、紫荆关
22、井陉关
23、独石口长城
24、宣化古城
25、正定赵云故里
26、安新白洋淀
27、满城汉墓
28、保定古莲池
29、保定钟楼、大慈阁
30、涞源乌龙沟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