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的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画面。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表面看本曲并无华丽美妙之处,然而,正是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名词整合却写出了这千古名篇。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是一个沧桑悲凉的画面,大有人生苍暮之感。一枯藤一老树一昏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黯然伤怀的心境。一枯,暗射人生的干枯;一老,暗射人生之沧桑;一昏,暗射仕途之昏昏然,郁郁不得志。一起首,就将读者带入了作者所想象的境界。
次句“小桥流水人家”表面看似在行进中换了一个场景,实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怀念。一小桥一流水一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此句正对前后句中的人生之苍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终此一生而不可得。
前两句中并无行路者本人,是以对途中景物的描写引起路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古道西风瘦马”此句写出一人一马在寡无人烟的道路上孤独的行走。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马因此而瘦。古道西风两词更暗合一瘦字。古道,路途之悲凉;西风,路途之孤单。此句是写路途更是写人生。写出了作者归思之心,但一瘦字却也写出了不知人生之路路在何方。
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一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
全曲以较简洁质朴的十二个名词组成这四幅优美的画面。作者的用词并无华丽的辞藻,只是一些诗词中常见常用的老词,并不见任何新意。但正是这些并不见有任何出众之处的旧词却写出了这不朽的经典之作。从而得以广泛的流传,深入人心。
宋代两大家苏轼,王安石就曾经严厉的批评过当时文人只求辞藻的华丽而不顾文章的空洞。两千年前的孔子就说过:辞,达意而已。由于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导致很大一部分文学新人以追求辞藻之优美,文章之华丽作为写作的目标,却看不到自己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上的干枯,宜深戒之。世界上没有早成的作家,更没有早成的文学家。文学,是需要学者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11498.html
据我分析,其实很多古诗词是不能仅仅来看表面的意思的。
其实这首诗描述的是年轻美貌的女子(小桥暗指小乔,可以理解为小乔一样的美女)嫁给一个有钱的老男人,但是那男人那方面的能力就如同枯藤老树,所以美女就出轨咯然后自然的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作者发出的感慨:世风日下,好B都让狗草了!
·断肠的人自然就是作者,没比草的骚人墨客确实只能蛋疼的在写诗。
其实古诗词之所以能火···主要是看其隐藏的意思···就跟如今的网络一样!
此乃正解,大家顶起!
藤、树、鸦、桥、水、人家,等是物
枯、老、昏、小、流,等可以说是形容词,根据要表现的主题用的
就是景物,没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