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是彻底解放烦恼心灵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简洁、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祖师多为此经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六祖坛经》。
【阿弥陀经】
(经名)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秦罗什译,净土三部经之一。此经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等事。令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最为切要。此经所摄,拣除小善根福德因缘。唯摄一类纯笃之机也。
【无量寿经】
梵名Sukha^vati^ -vyu^ha 。凡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经。为净土教三部根本要典之一。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说于‘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誓愿度化一切众生至极乐世界,如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所云(大一二·三六八上):‘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后成佛,号‘无量寿’,国土在西方,名为‘安乐’,或称‘极乐’;经中并叙及净土之庄严,又劝发诸天众生精进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国土。
【地藏菩萨本愿经】
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略称地藏本愿经。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计分十三品: (一)仞利天宫神通品,(二)分身集会品,(三)观众生业缘品,(四)阎浮众生业感品,(五)地狱名号品,(六)如来赞叹品,(七)利益存亡品,(八)阎罗王众赞叹品,(九)称佛名号品,(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十一)地神护法品,(十二)见闻利益品,(十三)嘱累人天品。
【华严经】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之略名。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略策曰:‘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大以体性包含,方广乃业用周遍,佛谓果圆觉满。华喻万行披敷,严乃饰法成人,经乃贯穿常法。’四教仪集注上曰:‘因行如华,庄严果德。’此华譬因行也。探玄记一曰:‘佛非下乘,法超因位,果德难彰,寄喻方显。谓万德究竟,环丽犹华,互相交饰,显性为严。’此华譬果德也。大日经疏曰:‘华有二种:一者万行华。二者万德行。’
【大藏经】
“大藏经”又名“一切经”,历代收集,版本众多,基本上收录了流传世间的全部佛经,因收集工程极为浩大,难以严格拣择,且收集人员也不一定都是悟后菩萨,不一定有拣择眼,所以录入的佛经中,有少部分经典是后人伪造,并非佛说。另一方面,佛世离现在已经很久远,肯定也有实为佛说的经典因失传而未被收录。
所谓“浩若烟海”,大藏经总数约7000余部,人生短促,即使跑马观花也难以尽数读完。而学人却无需为此心生烦恼,何以故?谓:学佛乃是三大无量数劫之无尽事业,故穷经无需皓首也!
大藏经,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住世法宝”,利益世间众生,功德无量。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大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最近在看的就是庆余年,应该是一两年前的书了,写得不错,推荐楼主。
猎国 万妖之祖 重生之贼行人生 问题妹妹恋上我 猛兽领主
顾漫 辛夷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