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郭德纲已经不再是那个主流相声随意排挤的人了,已经没有人能够撼动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地位了,尽管主流相声还在反三俗的开会,还在一如既往的挤兑郭德纲,但是老郭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没有地位和名气的非著名相声演员了,现在的郭德纲的名气已经蜚声海外了,马上就要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要听郭德纲相声的程度了,而一个人出了名,便会有很多人蹭热度,老郭已经把自己比喻成了相声界的WIFI了,这不网上如今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说法,那就是当初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侯宝林大师还债!到底是什么债要还?真的和侯耀文收郭德纲有关系吗?
各位看官听我慢慢道来,这个说法是有一些根据的,侯宝林大师是相声大师,在相声界的地位那是非常高的,在众多说相声的演员里能够荣获大师的称号这可不简单,曾经的伟人都喜欢听他的相声,这个成就目前来看确实很高,作为相声大师,肯定要肩负着发扬相声事业的重任,所以侯宝林大师也开始倡导的是相声去俗化,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这样的相声确实高雅了很多,但是却少了不少笑料,于是在侯宝林大师推崇下的相声走了下坡路。
而侯宝林大师的儿子,也是侯氏相声的优秀传承人侯耀文先生正是在这个相声由盛转衰时期的见证人,作为相声传人,看在眼里也是急在心头,对于每个热爱相声的人都不想看到相声的没落呀,但是自己的岁数也太大了,想要力挽狂澜帮助相声走出困境确实有些困难。就在这个时候,郭德纲出现了!
那时候郭德纲不是很出名,而且是非主流相声演员,一直受到主流相声的排挤,但是侯耀文能够力排众议的收郭德纲为徒,确实是对老郭的相声的喜爱,因为郭德纲说的都是传统的相声,还是雅俗共赏的相声,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侯耀文可能就是看到了郭德纲的这方面的相声能力,认为他是个相声人才,而且知道郭德纲爱好相声,领着一帮人搞了北京相声大会,这是原德云社的名字。
在这种情况下,相声市场需要重新的被点燃,侯耀文就发现了郭德纲的能力,这样就收了他为徒弟,在众多主流相声界人士挤兑老郭的情况下,力挺郭德纲的德云社。所以有了网上很多人的说法,那就是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其实是为了给侯宝林大师还债,这个债就是大师对于相声推广中的一些误区,而郭德纲恰好是把这部分误区给发扬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网友们的猜测,对于侯耀文为何收郭德纲为徒,我们现在也无从考证了,可能就是看好郭德纲是个相声人才吧
为什么总有人说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是为侯宝林大师还债呢?因为很多人觉得,相声之所以多年“不景气”,正是由于侯宝林先生将其从小茶馆升级到了高雅之堂,而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纲再一次让相声回归到了“本位”,并且再次焕发了生机。因此有人说郭德纲的功劳很大,侯耀文收徒也是为了侯宝林还债。
相声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是从当年的小茶馆里火起来的,也就是说,相声的出身并不名贵,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火特火了起来,并且由侯宝林先生将其进一步的“升华”,带入了大雅之堂,侯宝林先生当年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更是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和赞扬,这也让出身卑微的相声有了质的改变。但不知是拔苗助长式的发展过快,还是升级后的水土不服,总之,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声似乎也“找不着北了”,一时之间相声到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那么这一切都是侯宝林先生的错吗?如果不是他把相声带到了一个不该来的位置,相声依旧停留在大茶馆里,它还会继续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吗?小编觉得,这种说法简直就是盲人说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相声之所以到了后来的无人问津的境地,并非是因为它的演出场地换了、级别提高了,而是相声本身出了问题,也就是说,这一切并非是侯宝林先生的错,而是后来人没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没能让相声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相声才会被人“遗忘”。
而郭德纲的出现,表面上看,让相声回归到了小剧场、大茶馆,但实际上如果不是对内容的改变、对表演风格的改变,会收到现在的效果吗?所以说,今天相声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再一次被大家所认可、追捧,主要一点是因为郭德纲对相声的改造成功,而不是因为表演地点的回归。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郭德纲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能分清当前的形式,能了解观众的内心,知道观众想听什么然后对相声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进行内部提升和改造,而不是墨守陈规式的继承老一辈的东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那么郭德纲的相声是不是过于“俗”了呢?针对于这一点,小编觉得应该辩证地来看,对于有些内容、有些只应该成年人听的东西,如果直接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确实有些“过了”,就如同姜昆老师说的那样,应该反三俗,但是对于郭德纲的这种表演形式和风格,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只有与时俱进、只有揉进去更多的现代因素,相声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才能再次大放异彩。
首先,侯宝林虽然被后人称为相声大师,但是难进大雅之堂。后来侯耀文收郭德纲为徒,不仅想让相声存活下来,还发扬光大。
郭德纲坚持说传统相声并融入一些流行元素,与侯宝林对相声的传承想法一致,侯耀文想把父亲的相声坚持下去
当年郭德纲备受排挤,为何侯耀文要执意收他为徒?其中原因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