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放学回家,我看见了二姨,她说:“周小雨,去看看那边的牛把草吃完没有,如果吃完了,就把它牵到树下。”听到了二姨的喊声,我立刻跑到那,只见牛肚子吃的圆鼓鼓的,槽内的草已经吃光了,于是,我便把牛牵到树下栓好了。
大黄牛卧在树下休息。过了会,我发现牛的嘴仍在一张一合的嚼着,当时,我以为是牛嘴里的草,还没有吃完。
吃过午饭,大黄牛还卧在哪里不停的嚼着,这是在吃什么呢?我看见树下没有草,也没有别的东西,很干净。出于好奇心,我便跑到牛跟前,用双手掰开牛嘴,看见嚼的是草,哪里来的草呢?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第二天中午放学后,我蹲在牛的旁边,又开始观察,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牛把草用嘴嚼碎以后,使劲咽了下去。紧接着,又有一块东西从牛脖子底下慢慢上升,一直升到牛嘴里,牛又开始嚼了。为了证明究竟是不是草,我又用双手掰开牛嘴,看到的还是草。
经过几次观察,我还发现牛只要在休息时,还是无休无止地咀嚼着。
我回到家里,打开《十万个为什么》,一看,终于明白了,原来,牛的吃食方式叫反刍,牛吃食时,先把草在嘴里粗嚼,然后咽到胃里。等到休息时,再把胃里泡软的草返回到嘴里,重新嚼磨,磨细后,再吞到胃里消化。
通过这次仔细的观察,我觉得,以后只要仔细的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