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孩子易怒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如果是孩子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发脾气,家长决不能让步和迁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
可以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
发作平息后,家长要给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
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每次发作平息后,要严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没有发作,应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
如果是因为孩子觉得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比如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家长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
爸爸妈妈的性格较暴躁、易怒,经常发生家庭战争,这些不但会给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伤害,还在在潜移默化中教像爸爸妈妈一样在遇到困难、处理问题时采用简单暴力的方法。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孩子为了他人的注意,会故意做出一些异常表现,像咬人、打人、哭闹等行为。有攻击力倾向的孩子并不一定都是个性强悍的,反而是因为内心脆弱,缺乏安全感,所以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
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我建议:尽快完善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感受到亲人对他的爱,如果有条件,还是不要寄宿,他的问题出在家庭上,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在家庭中教给您几个方法来应对孩子的易怒脾气暴躁。
1. 对症下药。
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父母首先要尽量理解他们,然后再了解孩子的想法,着手分析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对症下“药”。我们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孩子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消退法。
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父母发现孩子脾气暴躁时,要多和老师沟通,以便找出孩子叛逆举动的原因,尽早消除。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矛盾的方法。
3.冷处理。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适当强制性地让他休息片刻、换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一个轻柔的暗示、暂时的冷落,可能会产生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发脾气的方法没有效果了,就会停止用该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在父母的耐心教导下,再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4.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当孩子在控制情绪有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孩子的表现。采取多赞扬的方法,让他体验其中的快乐。
望采纳!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协调的亲子关系。家庭中和谐的气氛,
家庭成员协调的关系,使孩子内心安宁,情绪稳定,感到安全。
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使儿童感受到愉快和满足。
心境良好的儿童对各种变化、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高,能有效应付各种情况,保持平衡良好的情绪。
二、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在生活中积累的情绪如不能得到宣泄,
其内心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游戏、运动是儿童疏泄情绪的良好方式。
父母还应该培养儿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孩子的情感词汇。
三、教会孩子控制情感。让孩子明白,每个文明人都必须学会控制情感,谁也没有权利任意发脾气。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能学会控制情感。日常生活中,
父母对孩子的某些需要不要及时给予满足,有时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
让孩子学会延迟需求,明白自身的局限性。教会孩子控制情感,
首先要教会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变化在身体上的反应,
了解自己陷入某种不良情感前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加以控制。还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控制情感的训练。
情绪教育的学习和训练
教育孩子的时候是管多一些?还是教多一些?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核心是“教”,管是管不了一辈子的。
遇到孩子犯错,有时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加上孩子自己也容易暴躁,本来很小的一件事,在情绪的催化下,事情就可能变得比之前严重了。
原来人在冲动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的边缘脑在主导外在行为,边缘脑又叫做动物脑。而原本的高级脑早就被气愤吞噬。易怒的父母咆哮的孩子,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何不把情绪带到交流中?
在平时教育孩子时,我们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只关注行为,不关注情绪。
家长教育孩子,有时会带着情绪,其实是一种应急反应,就像地震要跑,这是一种无助的发泄。但当你带着情绪去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就不是你原本想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了,这个时候就由不好的情绪在制造矛盾点。
因为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自己也可能带着情绪,家长在管孩子之前,要先卸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从动物脑切换到高级脑进行思考。」
接下来我们说说,怎么卸掉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感受”,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年人,与之“共情”是很重要的。
比如自己的好朋友不顺心,她来找你倾诉,当她倾诉的时候能让她感受到你很理解她,随着你与她感同身受,对方的情绪也会有很好的调整。
这里推荐给父母一个工具:情感连接循环。情感连接循环有四部,分别是:安慰、认同、倾听、反射。
安慰:身体接触、放低视线
我们都有被安慰和安慰别人的经历,很多家长不太知道怎么安慰孩子,生活中家长安慰孩子的时候总是自己在不停的说啊说啊说啊,也不知道孩子当时能不能听进去。
其实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过多的语言是没必要的,重要的是身体的接触。这个时候的孩子是需要帮助的,你给孩子一个拥抱、将自己的语调变温柔,再给孩子一个温柔的眼神,这些做法都能融化他的心。安慰孩子的时候,要让自己蹲下来,放低自己的视线,平视、或者仰视孩子,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被尊重的。
认同:认同孩子感受
孩子的感受是需要你来认同的,怎么做呢?你可以把他的感受尝试着说出来,让他知道你是懂他的,认同他的,通过你的行为向孩子传达“我会在你身边一直支持你。”给孩子安全感,让他可以敞开心扉与你交流。
一定有家长会说,我怎么知道他什么感受呢?这里有一句屡试不爽的话,简直万能到爆:“我感受到你很委屈,你这样我很心疼啊。”
站在孩子的一面,其实他们的安全感完全系于父母亲。如果父母自己在此时此刻焦虑不安、暴躁易怒,那么,孩子的状况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因此,要压制孩了易怒的性格,首先是父母亲要努力营造一种平和的家庭氛围,还是那句话——“从大人开始做起”。比如,成人在争论时,需要注意到孩子是否在边上听,就算孩子似乎在一旁专心画画或做功课,父母也需要克制自己的言行。因为孩子小经意时听到的一两句话,如果父母再没有机会进行释疑的话,那这一两句话的杀伤力,可能就有雷霆万钧之力,因此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