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尤其小孩子)经常会吓着,民间就会给他把魂魄叫回来,这个人就会好起来.这是否是迷信?为什么

2024-12-03 07:48: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里,至今还有一个习俗,当不懂事的孩子受到意外惊吓,例如在户外被狗其它东西惊吓了之后,大人一般会在晚上,来到孩子白天受惊吓的地方,一面喊着孩子的名字,叫他不要怕,并跟着喊:“回来吧,回来吧!“有时还烧一些纸钱,以祭天地。更有甚者,还会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孩子“收吓“,即在睡熟后的孩子的脸上,凌空画一些辟邪的符,且口中念念有词,目的也在于使魂回来。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么科学根据,还有待于我们认真研究,但这是多年传下来的惯例,却无容置疑。

对于“叫魂“、“收吓“的做法,很多人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迷信活动,一无是处。但真是这么简单吗?可以这么说,“叫魂“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一是通过“叫魂“这件事,在大人方面,体现了对孩子的一片关怀之情。孩子受惊吓后,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会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几天,孩子自然会好。假如“魂“真掉了,又岂是你叫的回来的?在孩子方面,他或她就会想,我家里人是很喜欢我,关心我的,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逐渐会忘却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惊吓之后,大人不闻不问,甚至呵斥之,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深深受到伤害,并认为大人讨厌他,从而会对父母或其他家人产生仇视,所以“叫魂“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就能建立起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是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叫魂“,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儿时期受到的心理创伤,如果当时没有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影响他的人格健康发展,这种创伤的影响会潜伏在他内心深处,可能导致成为日后神经症疾病的根源,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清楚,孩子和大人在认识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创伤并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评判,并非以成年人的体验为标准的,而是从儿童眼里看的,是幼儿的自我评价,有些事在我们成年人来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儿眼中却非同寻常。就如上例,被狗吓了一跳,对大人来说,根本不会当一回事,在小孩心里,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但是病理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年体验对人的个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响。当前疾病症状及其形成都可以归因于过去甚至可追溯到幼年时期。幼年的创伤体验若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被潜抑到无意识中成为日后患病的症结或根源。中国自古便有“三岁看七岁,七岁看终生“的说法,它的部分意思就是幼年环境、幼年体验对人的个性形成有重大影响。

我们透过“叫魂“这一类民俗现象,剔除其不合科学的成分,并发展,便可把它转化为一种科学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了。这样对于受到意外惊吓的幼儿,我们可以采用请幼儿父母或幼儿最信赖的人,站在儿童的角度,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科学地来解释这类事件,并辅以最亲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并且在日后遇到同类事件时,不但不怕,并知道如何去应付。如果所受创伤程度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辅以较轻量的药物治疗。或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以消除健康人格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回答2:

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科学”解释,这就是“迷信”,最多也就是点“心理暗示”,可谁又能证明现在的“科学”就真的科学呢?它解释不了的不一定就是“迷信”,因为它解释不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它自身都无法解释。
就像这种“叫魂”的行为,你凭什么说它是“迷信?呢?

回答3:

肯定是迷信啊,可是我同学的妈妈在我同学生病的时候也是这样,虽然迷信,但是每次真的病就好了。所以我们也是很好奇。

回答4:

也可是说是不是迷信,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天天叫魂,那么"丢魂的人"心里就会有"还魂"的思想,那么长期下去,这种思想就会帮助"丢魂的人"从那次惊吓中正常起来

回答5: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觉得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让自己和孩子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相对来说,是心理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