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可以判缓刑吗?急

2024-12-21 19:46: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的形态分为完成和未完成。完成是指既遂,未完成包括了: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罪的起点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所谓缓刑,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刑罚种类。它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拘役的被告人。对于上述被告人如果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没有在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是可以宣告缓刑的。那么诈骗未遂可以判缓刑吗?理论上是可以的,诈骗罪既遂都可能被判缓刑,诈骗未遂可以比照诈骗罪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举重以明轻,诈骗罪未遂,当然也是可能被判缓刑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回答2:

回答3:

诈骗罪可以判处缓刑。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判决缓刑的条件是: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属于“数额较大”范围,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于上述犯罪结合其它情节,可积极争取判处缓刑。

扩展资料

案例:德云社原社员啜梦珏因诈骗罪获缓刑 被判10个月缓刑1年

11月23日上午,郭德纲原徒弟、德云社原社员啜梦珏(艺名啜鹤雄)因诈骗罪在通州法院受审,啜梦珏虚构自己有关系可以帮朋友办理取保候审,诈骗被害人4.7万元用于个人消费。法院当庭宣判啜梦珏获刑10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公诉机关诉称,2018年7月,被害人薛先生朋友王某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控制。后被告人啜梦珏(男,1983年出生)虚构自己“有关系”,可以为王某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为由,共骗取薛先生人民币4.7万元用于个人消费。2018年9月9日,被告人啜梦珏在北京市某地被控制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后获得被害人谅解。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啜梦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隐秘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求其刑事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刑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缓刑

回答4:

 诈骗罪可以判处缓刑。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判决缓刑的条件是: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属于“数额较大”范围,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于上述犯罪结合其它情节,可积极争取判处缓刑。

回答5:

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
一般考虑适用缓刑要根据以下情形判断
1、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要优先考虑
因为过失犯罪的罪过小,主观恶性不深,再犯可能性很小,可以优先考虑。
2、少年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要优先考虑
少年犯多受社会不良影响和诱惑走上犯罪,多是偶犯,且可塑性强,易于改造,应以教育为主。
3、轻微性质的犯罪相对于严重性质的犯罪优先考虑。
4、从犯、胁从犯相对于主犯优先考虑
5、中止犯、预备犯、未遂犯相对于既遂犯要优先考虑
6、积极赔偿的相对于消极赔偿的要优先考虑
7、刑事诉讼一开始就认罪并始终认罪的相对于时供时翻的优先考虑。(当然这种情况是指庭审都认罪,如果庭审时不认罪则不适用缓刑。)这实际是反映一个人的悔罪心理和态度。
8、自首立功的相对于被迫认罪的要优先考虑
9、无前科的相对于有前科的要优先考虑
10、社会影响小的案件相对于社会影响大的要优先考虑
11、行为人犯数罪时一般不要适用缓刑。因为行为人犯数罪说明他是连续犯罪,主观恶性大,再犯可能性大,难以保证他不再继续犯罪。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中就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不适用缓刑。
也就是说要根据案件情况判断。符合缓刑条件可以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