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怎么流通并在公民手里的增长的?

2024-11-24 21:32:2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问题
  先有的货币,后有的国家,所以开始的时候国家不发行货币,仅仅是管理货币和统一货币(统一币制和维护货币正常流通),为了让生产形成规模,供需达成平衡,国家开始发行货币刺激生产和消费(比如铸币,纸钞)。
  为了让经济交换正常运行国家需要发行大量货币,也就是说发行300元的货币,但是市场上流通货物的价值是不足300元的,简言之就是发行货币总币值大于市场商品总价值(发行货币量=所需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否则交易将无法正常进行。这是对2L第3问题的解释。
  比如在楼主所说ABCD的环境中,ABCD不变,在供需关系平衡,货币流通速度恒定,货币无使用消耗的情况,是不需要发行新货币的。但是在供需关系不可能平衡(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市场行为是波动的(2L第3问题)情况之下,国家需要发行货币或者改变存款利息,改变税收等行为来进行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来平衡供求关系。直白来说就是对货币进行增值或者减值。

  二、三问题
  1950年 假设全民货币300 生产能力是300个方便面,每个方便面1块钱,2000年生产能力要提高,生产能力是300000方便面,国家要维持物价平衡社会稳定,但是怎么办?发行货币吧,于是增发货币到300000,这样每个方便面还是一块钱,社会才会稳定。
  但是方便面不可能永远是1块钱,因为伴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比如1950年生产一个方便面需要一天时间,2000生产一个方便面只需要半天时间,也就是2000年时,两袋方便面的价值等于50年前一袋方便面的价值,但是方便面的价格却和50年前一样都是一块钱,生产力提高了但是价格却不变,这就代表了价格不符合价值,那么怎么办?涨价啦
  简言之,50年前方便面一块钱一天时间制作也就是说一天等于一块钱等于一袋方便面,2000年方便面还是一块钱半天时间制作,也就是一天等于50年前的两块钱等于两袋方便面,也就是说2000年2袋方便面等于50年前的一袋方便面的价值,如果从50年前到2000年不发行新货币,那么2000年一袋方便面应该卖0.5元一袋,但是事实上国家为了维护物价平稳,必然发行新货币,那么在发行了4倍新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到了2000年一袋方便面的价格应该是 0.5*4=2 元。所以商品表面看起来才会涨价。

  第三问 国家会增发货币,增发的货币怎么到老百姓的手里?
  既然是D增发货币,那么不把增发货币给到ABC手里面便不算增发,怎么给,既能维持社会稳定,又能达到目的呢?比如增加银行利息,国债利息(这是直接给),另外还可以用积极的贷款政策,比如借钱给ABC每个人1000W,这样增发货币的目的就达到了,虽然是借但是可以慢慢换,贷款购房购物,都能刺激增发货币,简言之就是财政赤字。其中银行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的大,如果你有空能了解一下银行的放贷原理,你就会更加清楚如何增加货币流通量了(距离说银行只有100块钱但是银行却能贷款出去10000块钱),具体是怎么做的?,网上很多介绍的和相关原理介绍,自己查查就能看到了。

回答2:

1.国家向人民负债,发行货币给人民。
2.数值没有增加,但是因为东西越生产越多,实际300元能买到的东西多了,为了维持货币的购买力相对稳定,于是增发货币数量,增加了。
3.多出来的是为了适应交换需要,多发行的。比如:
一开始A有3个包子,B有3只笔,C有3个本。这些东西一开始总共价值300元。后来,A又生产出3包子,B又生产出3笔,C又生产出3本,如果还只有300元货币,因为商品多出一倍,相同数值货币所能买到的东西变多了,这样有的人就会存钱不花,等着以后可以买更多的东西。而搞生产的人虽然一直劳动,却会赔本,于是不生产了。这样就不利于社会发展,于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国家会增发货币,促进社会发展,于是全民货币拥有量多了。

回答3:

1.ab组成政府 对外界C说我们用货币可以买你的货品作为你的储值工具,你也可以用货币在需要的时候买回货品。
2货币是发行的AB组成政府加企业,C来劳动,生产货物 ,全给AB组成的集体,AB通过发行货币,把AB企业的生产出的货品分给AB政府,AB政府付钱给AB企业,AB企业把货币给C。事实上C产出的价值超过了ABC的需求,因此要发行更多的货币来对应更多的货品.AB政府为了多获得货品多发行了货币让C来生产。结果。。。
3.同上导致通货..因此大部分国家只有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