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起义,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建立之初,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一群光脚不怕穿鞋的农民起义军,鼎盛时期占据了大清几乎半壁江山。一度也让清朝在南方的统治,处于崩溃的边缘,太平军大有一举拿下清朝的潜力。也导致很多西方国家此时在考虑,到底是支持残破不堪的晚清朝廷,还是支持这支迅猛发展的农民起义军,毕竟对于最终的胜利谁都说不准。
太平天国从起义到1864年,天京沦陷的14年时间里,一共从满清手里攻克了600多座城池。但是由于太平天国最高统治者的格局有限,再加上一大批拥护满清统治的知识分子联合镇压,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最终遗憾的以失败告终。
论剿灭太平天国的首要功臣,恐怕非曾国藩莫属,曾国藩也是在剿灭天平天国运动,而闻名天下的。但在历史事实中,曾国藩被清朝朝廷委任镇压太平军的时候,双方在交战前期,却十战未胜。和曾国藩交战的是太平天国的英雄人物——石达开。这一战也是石达开的闪光点和曾国藩人生的不光彩记录。
1854年秋,湘军统帅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就讲、湖口织就罗网,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一年曾国藩44岁,石达开24岁。在交战之处,石达开看出了太平军和湘军在水面作战的差距,于是命人仿照湘军来造船,病加紧操练水军。在湘军纸币九江的时候,石达开亲赴前线指挥,在湖口和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急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三次投河自尽,最后被部下救起。
从此以后,善于自省的曾国藩镇定思痛,决定离开前线指挥,主要负责制定战略工作。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克敌制胜的法宝。
经曾国藩分析,太平天国的优势主要在于擅长野战和肉搏。而清朝的额八旗军早已腐朽不堪,面对太平军节节败退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只敢在远处开枪、放箭、放炮,唯独不敢肉搏。这样在太平军冲向清军,近距离作战时,清军就毫无办法了。但是湘军的武器装备比太平军要好,所以在对阵太平军的时候,要做好防守,扬长避短。
针对太平军的作战优势,曾国藩摸索出来一套战术——扎硬垒、打呆仗。所谓“扎硬垒”,就是在和太平军作战扎营的时候,一定要占据有利地形,修筑堡垒等防御工程,步步为营来蚕食太平军的领地。所谓“打呆仗”,就是以坚固的防御工程为依托,来慢慢消耗太平军的实力,同时找机会切断敌军补给,最后达到耗死对手的目的。
扎硬垒、打呆仗,这种看似毫无战术可言的方法,其实是以拙胜巧。避开敌军的锋芒,避免正面交战,以防御为主,湘军几乎每次都可以以少胜多。湘军1千兵力可以防御太平军1万兵力的攻击,3、4万人可以攻击太平军数十万人。
曾国藩这样的打法让太平军极为难受,虽然太平军英勇善战,但是血肉之躯也不能和战壕、火枪抗衡。在安庆战役中,湘军就将这种打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靠挖战壕,将太平军包围在安庆,再切断城中粮草补给,导致太平军的精锐部分,因缺水而全军覆没。到了天京之战时,湘军便故伎重演,在天京城外四处挖战壕,使天京变为孤城。最后湘军通过炸药炸开了天京城墙,湘军蜂拥而至,最后太平天国灭亡。
最主要的就是当时太平天国的内斗给了曾国藩机会。曾国藩的军队比较团结,而且他带兵很严格。曾国藩很有实战经验,而且有头脑。
他想出了一条绝妙的计策,将太平军引入自己的陷阱,然后用少量的军队就灭了大量的太平军
屡战屡败的曾国藩,后来加强训练湘军,最后靠他的嫡系部队打败太平军,反败为胜。